戏明 第25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世上本就没有让个六岁小孩每天起这么早进宫陪太子玩的道理(虽然他去翰林院读书也差不多这么早)。
  文哥儿一下子被腾空抱起,接着小脑袋就正好舒舒服服地靠在了他爹的肩膀上。他愣了一下,伸手环抱住王华的脖子感觉身上暖烘烘的,心里也暖烘烘的。
  他可是有很多很多人喜欢的孩子他也喜欢很多很多人。所以他要读很多很多书,做很多很多事,永远不变成让他们失望的坏小孩。
  王华抱着文哥儿走到宫门口,李东阳见了便笑道:“文哥儿没睡醒?”
  文哥儿也就趴在王华肩膀上补眠了一小会听见李东阳的声音后就睁眼醒来了。他挣扎着下了地表示自己今天依然精神奕奕。
  事实上他夜里一般宵禁后就睡了基本不会勉强自己挑灯夜战睡得格外地早且格外香睡眠算下来倒也还算充足。
  只是人一旦去跟别人对比,就觉得别人的日子过得格外快活罢了!
  他二哥日子过得可真是太快活了!
  文哥儿暗搓搓怂恿他爹:“二哥是不是该去塾馆读书了?”
  目前王守俭在家也就跟王华读几本开蒙的书王华好歹是有过出任教职经验的人自家儿子还是教得过来的。
  王华说道:“过几年再去也不迟。”
  走正常流程的话小孩子都是像王守仁他们那样十一二岁再送去塾馆读书,读个两三年便可以考生员出身去了。入了官学再打磨个三五年,正好十八到二十岁之间去应试,正式开始自己或短暂或漫长的科举人生。
  在那之前不管是在家接受家教也好、去塾馆读书也好,都随各家自己安排。
  像杨廷和、李东阳他们这些十几岁就跑去考试(还考中了)的反而是异类。
  李东阳乐道:“怎么?你自己读书早,也想让你二哥早些读书?”
  文哥儿道:“那当然的,读书这么好的事,合该有福同享才是!”
  大伙都听笑了。
  对许多人来说,读书机会确实很难得,算得上是“有福同享”。只不过对于不少小孩儿来说,读书这种苦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有难同当”。
  都和李东阳聊上了,文哥儿就顺便把揣过来的《食在诗经》拿给李东阳,让他回翰林院后帮忙看看,给点修改意见。这可是他准备放进《饮食诗话》里去的新稿子!
  李东阳来了兴致,接过文哥儿带来的文章,笑道:“成,一会我叫大伙都给你点意见。”
  翰林院的日子本来就闲得慌,有文哥儿的新作可以跟大伙讨论讨论,一会下朝后就不怕无聊了。
  文哥儿从前也没少参加这种小型文学讨论会,听李东阳这么说立刻决定让金生一会跟他爹回翰林院去,帮他记录下李东阳他们的讨论内容,省得他都不知道大伙给了什么意见!
  此时朱红的宫门缓缓敞开。
  哪怕文哥儿已经进宫给太子讲学好些天了,领着儿子走在早朝队伍里的王华依然十分引人注目。
  王华是左右春坊的属官,太子出阁读书以后说不准也算是太子老师之一。
  可到时候就跟如今的讲经筵一样,你也是老师我也是老师,并不算特别稀罕,顶多只能说是于东宫而言有过师徒情分在。
  文哥儿这可不一样,别说是“小先生”这个名头了,光是这份从小玩到大的情谊就很不一般了。
  越看越是恨自己没能生出个小神童来!
  也不知这位小先生讲课讲得怎么样,要是他不仅自己是小神童,教起太子来还有模有样,凭本事坐实了“小先生”的玩笑叫法,那可就更不得了了。从古到今有几个六岁的太子老师?
  日后要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