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36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糊名誊录分到不同考官手上的卷子,可没有人知道是哪个考生。
  也不知这小子脑子怎么长的,反正那文章写得极能激发考官的点评欲望,每个拿到他答卷的考官都忍不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长串评语。
  弄得他这个主考官拿到后一看,也忍不住细细地品读起来。
  于是这小子就有了置于上等的主要前提:三场俱佳!
  接着就是最后的排名阶段了。
  首先《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要分选出五经魁,文哥儿治的是《春秋》,选修人数奇少,应试高手更少,很容易就脱颖而出成为《春秋》魁。
  接着五经魁横向一比对,就数他最没有短板,场场都发挥得极其出色,每场答卷都写完考官们的评语(推荐语)。
  这不就挑出解元来了吗?
  再把名字一揭,大伙就更赞同了:学识过关,卷面过关,品行也过关(那么多大佬盯着长大的),有什么理由不给他当解元?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还是一段佳话!
  只要把他们这位小解元的答卷拿出去给大伙看看,谁能不心服口服?
  当然,随之传播出去的必须还有他们在阅卷过程中悉心写下的评语!
  这叫什么?这叫慧眼识珠!
  不过考官们这些心思,杨碧川自是不会与文哥儿讲的,只与他说了说具体的阅卷流程。反正他们公平公正,没接受任何请托!
  杨碧川说完后瞅了文哥儿一眼,笑着起身向席中的新晋举人们表示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可以传看一下今年的解元答卷作为饭后节目。
  文哥儿:?????
  吃饭就吃饭,传看什么答卷!!!
  众人对这个饭后节目却很满意,这也是乡试传统了,事实上不仅解元答卷,五经魁的答卷也会拿出来给大家传阅,算是给即将赴京参加春闱的举子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机会。
  为啥别人能得经魁?你和经魁的差距在哪儿?接下来的小半年你要怎么查漏补缺应对春闱?
  席间顿时又热闹起来,文哥儿这位新晋解元更是被人团团围住讨论备考方法。
  文哥儿是不藏私的,大方地给他们讲了讲自己的学习过程,简单来说大概就是从能走路起就每天被他大先生布置功课,碰上休沐日就走去他大先生家接受考核。
  接着他大先生还给他找了围棋老师、作文老师、书法老师等等,可谓是买一送多,什么都让学点。
  不过二先生他们人都很好,还是他大先生最严格,连过年去他家拜年都会说“来都来了,功课记好”,时不时还会找由头给他加功课,真是恐怖如斯!
  当然,最可恶的还得是钱福以及张灵他们几个损友,他们居然在饭桌上给他出题,破一道题才许他吃一口,他要是没思路的话菜都凉了好吗!
  这种阻止别人第一时间享受美味的做法,简直令人发指!
  听完文哥儿介绍他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和学习方法,席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令人发指的不止是钱状元他们好吗!
  你在饭桌上破一道题吃一口,吃完后菜居然还没凉?!
  还有,瞅瞅谢大学士给你安排的这功课量,你做完以后居然还有空去学别的(玩别的),不给你加作业给谁加作业?!
  就你这学习强度,就算把你从小到大的功课记下来让大伙重做一遍,别人也根本跟不上你的进度啊!
  难怪别人三岁就被圣上看中特许入翰林读书,这是货真价实的神童了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