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2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越辩越明!
  他就喜欢这种爱动脑子的年轻人!
  这本来就是广撒网,能捞几条鱼就捞几条鱼!
  文哥儿立刻热情地询问马理怎么称呼、来自哪里、师从何人。
  没等马理自己回答,其他人就代为吹嘘一番,表示这位就是他们杨督学赞不绝口的生员之一!
  当时杨一清是这样夸的:“康之文辞,马、吕之经学,皆天下士也!”
  康海写文章的水平,马理、吕柟的经学水平,那都是当得起“天下士”这个名头的!
  马理这人出了名的能言善辩,他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时便已经闻名乡里。他也不是死板的理学家,相反,他本人研究五经时也经常推陈出新,提出不少有趣的“新义”。
  前些年马理听闻三原前辈王恕派儿子归乡创办宏道书院,第一时间前去求学,如今已经被书院举荐到杨一清这边准备让他今年正式下场应试。
  文哥儿一听,是杨一清狠狠夸过的学生,而且还曾就读于王恕创办的书院,这关系多亲近呐!
  看看这名字,马理马理,不学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在可惜了!
  他很是热络地拉着马理聊起天来,主要是说,你知道不,你们陕西提学官杨督学,我师叔;你们三原前辈王阁老,如今住在我们长安街,我还去他家蹭过饭!
  四舍五入一下,我们怎么看都算是老熟人了对不!
  马理:“…………”
  这小神童说的话都是听起来有那么一点道理,细品又觉得他纯粹是在胡说八道。
  两个人就着文哥儿提出“新关学”理论深入辩论了半天。
  马理觉得文哥儿确实有很多有趣的奇思妙想,文哥儿也从这位自幼酷爱研究经学的关学传人里淘到许多自己没注意过新鲜观点。
  两边越聊越起劲。
  满意,非常满意!
  众人一开始还能插几句嘴,后来就改成在边上吃吃瓜果喝喝茶,顺便轮流记录一下他们都讨论了啥。
  不轮流记不行,他们都太能说了,一个人负责记的话会累死人!
  直至快把马理整个人都掏空了,文哥儿才依依不舍地放过他。
  “可惜吕兄没来。”文哥儿惋惜地道,“若是吕兄来了,我们一定也能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刚才大伙说了,杨一清对康海、马理、吕柟赞不绝口,现在康海和马理都被他嚯嚯过了,只剩一个吕柟了!
  马理说道:“仲木年方十八,正是要专心读书的时候,向来不喜出游。等他以后下场应试,自然有机会在京师相见。”
  若非杨一清这位提学官开了口,他们也很难在这个备考的关键时刻告假出来放松游玩。
  文哥儿知道这年头不管官学还是私学都学规森严,一般人是很难像他哥那样心血来潮想出去游学就直接逃课的。
  他也没多遗憾。
  第二天文哥儿就跟大伙一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长安街”选购物廉价美的风领和暖耳。
  西安府这边北临草原、南靠秦岭,市面上最红火的就是绒褐毡裘生意,皮、毛、绒一应俱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