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6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小时候刚跟着老丘编完《大学衍义补》摘要,又不得不跟着老丘修《成语词典》,脑子里别的东西可能没有,名人轶事记了一堆。
  这个挨骂的许衡也是个很牛逼的大佬。
  据说他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著名事迹:那时大家在路边采梨子吃,只有许衡没动手,别人说:“世道乱了,梨子没主的。”他摇着头回答:“梨子没主了,难道我的心没主了吗?”
  现在人许衡还在先师庙里被尊为先儒,终明一代偌大的先师庙拢共就这么一个元朝人!
  他们明朝现在用的《大统历》,还是许衡他们那批人合力编纂的《授时历》换了个皮继续用来着。
  这么个公认很牛逼的前辈,拿嘲讽他的话当谜面不太好吧?
  叫人家考生怎么答题哟!
  他觉得这题出得挺巧妙,就是这谜面可能需要换一换。
  文哥儿认真探讨起问题来,句句都能切中要害,想说服人可太简单了。他本来就不是怕事的人,只是平时没必要事事争先而已,真碰上事后他也不会畏首畏尾。
  程敏政听完文哥儿的考虑和建议,点着头笑道:“是我没考虑清楚,这题也不必改了,直接换道新题好了。”
  朱厚照在旁听文哥儿分析题意,才明白这题打的是什么哑谜。他正听到兴头上,就接收到文哥儿“你千万别再一句一个‘小先生说’了”的暗示眼神。
  他哼哼唧唧半天,没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再把“小先生说”挂嘴边。
  接下来的出题过程顺利多了,因为朱厚照看了程敏政出的新题,发现自己还是不太懂,选择直接传给文哥儿让文哥儿给他讲里头的典故。
  程敏政明显接受了“不人为设槛”的建议,出的题倒是再没有什么生僻出处,文哥儿几乎都是一拿到题就能把题意给朱厚照讲清楚。
  程敏政算是明白为什么丘濬和李东阳他们都这么喜欢这小孩了——
  不管你用什么典,他都能马上领会;不管你说什么话,他都能明白你的意思。
  平日里有这样的小友陪伴,难道还不算是一桩难得的人生乐事?
  程敏政心中那一点儿芥蒂此时已经没了。
  他同样是神童出身,十岁便被荐入翰林院读书,从小便有令旁人艳羡的际遇,为人自然也颇有傲气。不少人都说他恃才傲物,算起来确实有那么一点。
  但他对于真正有才学的人他还是很乐于交好的。
  至于那些你说的话他根本听不懂,平日里满嘴陈腔滥调或者空话酸话的家伙,他觉得着实没什么必要往来。
  他宁愿去教歌姬读书都比和他们应酬要强,至少亲自教出朵解语花来还能娱心娱耳娱目!
  某种程度上来说,程敏政本人平时的人际关系和丘濬、钱福差不多,也难怪他和老丘以前交情还不错。
  听了文哥儿关于科举公平性的说法,有几个出身挺一般的考官不免有些感同身受。他们少年时家里穷,很多书他们都没机会接触,若是科举题从那些书里出,他们怕是没机会坐在这里当阅卷官的。
  本来他们以为程敏政和文哥儿会起矛盾,都做好了帮劝几句的准备。
  哪怕程敏政会不高兴,他们也决定赞同文哥儿的建议。
  没想到文哥儿居然把一向颇为自负的程敏政给说服了。
  众考官对视一眼,看向文哥儿的目光带上了更多的欣赏。
  这小孩进退有度又不失少年人的锐气,不主动惹事却也不怕事,难怪小小年纪便有平步青云之势。
  李东阳看着文哥儿时不时给太子一个警告般的眼神,心里直乐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