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52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偏偏文哥儿个头从不横着长,每天快快活活地吃吃喝喝也不见胖!
  朱厚照也是头一次这么自在地看龙舟,只觉没有那么多规矩的日子可真够舒服的。才出来这么两三个月,他已经想不起当初那种出个宫还要去他父皇面前软磨硬泡的日子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不小了,在京师也能出宫去透透气,要不然真得被宫里的日子给闷坏了!
  白天看了龙舟,晚上还要看灯船。
  灯船不在城外了,得去城内的“十里秦淮”那边看,也就是内秦淮河。金陵城什么都不多,就是桥最多。
  华灯初上,每座桥上都是相约出来看灯船的人。
  碰上这样的佳节,五城兵马司对于夜行之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众人相携在街上游玩赏灯。
  文哥儿早就相中个好位置,早早过去占了个赏灯船的宝地。
  江中的灯船大多是沿岸商户妆点的,每艘游船都挂着各式花灯于河心徐徐地环行而过供游人观赏,那灯多得数不清,驶过时照得夜空都亮堂了几分。
  有些养着乐妇舞姬的商户更是让人在灯下弹唱演出,所过之处香风拂面、曲声缭绕,看的人心荡神驰,恨不能凑近些去看。这时岸上就会有早就安排好的伙计或童仆上前揽客,舌绽莲花地夸耀自家有多少多少美人,甚至还直接分发印刷精美的小广告。
  文哥儿只在秦淮河畔待了小半个时辰,就见识了秦淮商贾的诸般手段。不过他们《新报》的文章还是有点效果的,像附近几个年轻生员看到童仆递过去的宣传单就是一脸抗拒,敬谢不敏地表示“我们在这里看看就得了”。
  不是抠门不抠门、花钱不花钱的问题,主要是一想到《新报》上的花柳病图鉴,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想近距离接触这些事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远远地来个“灯下看美人”,确实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有味道。
  至于咱的童子身,那还是留给未来的媳妇好了!
  他们好好的清白之躯,岂能随随便便交待给外头那些来历不清不楚的女妓!
  第446章
  这夜的灯船大伙都看得挺尽兴不仅商户悉心妆点过的游船好看,连那些好事者挂上羊角灯到处巡游的小船也好看,随着好事者数量增加,竟有近百艘小船首尾相连徐徐前行俨然凑成了一条小小的火龙。
  文哥儿一行人都看得颇为尽兴还尝了不少金陵夜市之中独有的小食饮子。
  唯一不太开心的可能是秦淮几处有名的花楼了他们之所以花大力气筹备端午灯船为的就是借此良宵多多揽客,结果今晚大家明明看得挺高兴到店的人却比往年少了许多。他们派人一打听才晓得今儿《新报》上刊出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事实上弘治一朝对待官员和商贾都是很宽松的,在京师有官员喝醉了酒,他们仁厚的皇帝陛下还会贴心地让沿途商户们把灯笼点上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既然上头开了这样的口子,底下的人自然也欣然从之像他们金陵这样的繁华都会入夜后灯火如昼实在再正常不过。灯火之下繁荣起来的,还有蒸蒸日上的制酒业以及遍地的秦楼楚馆。
  算起来商贾们能有这么多粮食来酿酒,还是多亏了英宗皇帝当初北狩不归。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临危受命成了“代宗”。当时于谦见边关民生凋敝边防如同虚设上书建议让官豪势要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前往北边开荒种地。没种子还可以先和官府赊账秋后还回来就成了。
  不仅白捡田地连种子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就说你种不种吧!
  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大伙自然都动员能动员的人力过去边地开荒。
  这本来是挺好的一个建议可惜执行着执行着就变味了。
  就拿这人力来说吧没人愿意去怎么办?
  威逼利诱、坑蒙拐骗总能弄到人手的。再说了周围不是还有军户这种不要钱的劳动力吗?亮出咱官豪势要的身份,他们这些军户难道敢说一个不字?
  什么?军屯也需要人手来种?
  哪有什么军屯,这片早就丢荒啦,明明就是无人耕作的荒地。这些军户都是听我号召过来种地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