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看到躺在地上的伤者,郑驰乐就想起了那张脸的主人是谁。这人叫张世明,是个神奇的人物,早些年他是首都出了名的纨绔子弟,直到家业败光了才幡然悔悟,悄无声息地投身新闻行业。他倒是个能吃苦的,一步一步从底层往上走,几年之后就入了省报当记者,做过几个有名的专题。
  得益于早年那短暂却辉煌的“霸王生涯”,张世明在这一行崭露头角以后就表现得相当霸气。都说软怕硬、硬怕横,横怕不要命,张世明就是出了名的“不要命”,什么猛料都敢写、什么黑幕都敢揭。
  后来碰上“拨乱反正”,张家平反了,张世明被邀回京,他却甩人家一句:“你被驴踢了以后还会凑上去被它踢第二次吗?会?看来你被驴踢的是脑袋,现在都不好使了。”
  这家伙的嘴巴毒得要命,郑驰乐当初听说他的事迹后差点没引为知己。
  当然,因为他那张不饶人的嘴巴和那支什么都敢写的笔杆子,这家伙还有个绰号叫“鬼见愁”,后来因为得罪了人还被关了几天——还是首都某位念旧的大佬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的。
  郑驰乐对这个人挺有好感的。
  吴弃疾显然也很关注首都的事,瞧见张世明的脸后就把人认出来了。他走过去检查了张世明的伤势,招呼郑驰乐:“过来搭把手!这家伙不仅骨折了,还有几个比较深的伤口,得尽快处理一下。”
  郑驰乐这些天都习惯吴弃疾的差遣了,立刻应声:“好!”
  两个人围着张世明忙活起来。
  关靖泽注意到送张世明过来的同伴一脸焦急,想了想,走过去跟他们搭讪起来。
  他看起来才十一二岁,两个同行的记者没有半点戒心,三两下就被关靖泽套光了话。
  原来张世明是以省报的名义去东边做调查,第一次还好,他很轻松就拿到了许多人口述的新闻料;第二次他再去,却发现不仅问不出任何东西,就连第一次采访的那些人也推翻了自己前面说过的话,直说附近根本没有污染问题,天忒蓝啊水忒清,空气忒新鲜,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张世明气得差点吐血,第三次调查就直接杀到了别人的厂子里,没想到人家也是“霸王”,直接把他打了一顿,扔出大门。
  关靖泽比郑驰乐更了解这位“张叔”,别看张家已经没什么人了,可他家的茶还没凉透!那些受过张家恩惠的、亏欠过张家的、觉得对不住张家的,那个不愿意明里暗里地护着张世明?人越老就越念旧,在首都好几位老爷子心里张世明都跟他们亲孙子差不多。
  “前世”张世明揭出了华中省的一整片大毒瘤,恐怕也让那几位很头疼吧?
  关靖泽知道自己现在还做不了什么,所以他格外留意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郑驰乐和吴弃疾带来的变化已经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先知先觉”恐怕不会有多大用处,在某些关键时刻要是选择不当,说不定连“前世”那个高度都达不到。
  想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关靖泽觉得自己的心跳变得分外鲜明。
  关振远在他迈入仕途时曾经送给他一句话:“本心不改,万事皆通。”
  他一直奉为座右铭。
  这时吴弃疾已经把张世明弄醒,张世明发现自己光裸着上身也不觉得丢人,等感觉到清晰的疼痛以后才倒吸了一口冷气,直骂道:“那群王八蛋!”等看清吴弃疾的衣着打扮后他微讶,“你不是这儿的人吧?”
  吴弃疾据实以告:“我来这边出诊。”
  张世明意识到自己的伤口是吴弃疾帮忙处理的,立刻感激地说:“谢了,我身上的东西都被那群王八蛋给扣了,等回了淮昌我再给你药钱。要是你有空的话,我请你喝酒,什么酒都成!”
  吴弃疾笑了起来,这家伙果然跟传闻中一样是个爽快人,待人处事都直来直往。他说道:“好,我回淮昌后就去找你要酒喝,到时你可别赖账。”
  郑驰乐在一边看着,对吴弃疾的变脸功夫非常佩服。
  吴弃疾这人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张世明性格坦荡,他也表现得非常放得开,绝不拖泥带水地虚来虚往;跟关振远对话时他又成了个政坛老手,话里藏着话儿,最终落到了实处的东西只有关振远能领会。
  其他更多的情况就不多提了,总之郑驰乐跟在他身边这些天真是开了眼界。
  郑驰乐沉思之际,吴弃疾已经博得张世明的好感,让张世明主动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吴弃疾听完后也不发表意见,直接交待张世明好好休息、暂时不要挪动,然后领着两个人小鬼大的小鬼回了郑存汉那边。
  吴弃疾曾经专供癌症这一项目,对于癌变的诱因比其他人要了解得多,因而他讲完张世明调查除草剂厂的事以后看了郑存汉一眼,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农药和除草剂是各大农村的污染源,它们生产时排出的废气和废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更严重的是如果它发生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我在东瀛时做过一项调查,化工厂附近是癌症高发区,我怀疑老爷子您的病跟东边的厂子有关。”
  郑存汉先是一震,然后硬是否决吴弃疾的话:“这怎么可能!我病了是我的原因,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