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死者不需要上班,这套衣服应该不是他日常会穿的,那天他一定有特殊的活动,这个活动应该是偏正事的,但是可能不会特别严肃,只是到了‘有事出门’这个程度。”
  秦澜恍然大悟:“所以他不会是去见那群狐朋狗友的,因为不需要那么正式!”
  郑功无奈地拍了下自己的光头,作出仰天长叹的姿势。
  方恒安摇头:“我只是想说,不要着急下定论。先把所有细节全部整理出来,要对每次侦查和问询行动负责。比如上次去工地带那么多人回来,阵仗就有些太大了。下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考虑先便衣走访。”
  郑功懒洋洋地给他补充:“当然,干活的时候也不要怕,方队都给大家兜着呢。胆大心细,别拍脑袋就行。”
  秦澜听得连连点头,忽然想到什么,有些结巴地说:“那……方老师,我可能已经造成不良影响了。”
  她后退一步,把电脑桌面让给方恒安看,上面正是那个“农民工谋财害命”的帖子。
  页面中央就是林熹的照片。
  方恒安一点点滑动看完,有几分钟都没有说话。
  “方老师,是不是因为我把那些农民工都带回来,才会给林熹带来这种麻烦……毕竟目前来讲,林熹没其实什么嫌疑。”秦澜轻轻地说。
  “我留的人,和你没关系。”他捏了捏眉心。
  方恒安回到办公室,在整理笔录时,发现一张没什么印象的。
  纸上的字迹是完全陌生的,字体偏圆,笔画朴实,只有笔锋带一点锐角。
  这是那林熹写的。
  笔迹心理学其实是应用心理学的一支,可以极高准确率地反应人的心理状态和背景。
  因为一个人要完全伪造出和自己经历性格完全不同的另一套字体是很难的。
  圆形字体的主人通常性格和善随和,感性合群,抗压力好。
  而大部分工人因为从事的工作和文化关系较小,因此写字不多,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笔一画比较僵硬实在,看着就很朴实。
  这和林熹的身份似乎都出奇一致。
  但是,方恒安总觉得,笔迹反馈的东西和他在和林熹相处中直觉上感知的是完全不同的。
  他不想让自己沉溺在虚无缥缈的猜测中,凝神看纸上的内容,神色渐渐慎重起来。
  纸上提到了一个他之前忽视但非常关键的信息:尸体的手部和脸部从泥土里露出,埋得比较浅。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心理有问题的高危社会边缘人格,对于人类的生死是怀有一定敬畏情绪的。
  而从结果来看,尸体上没有凌虐痕迹,作案手法不熟练。凶手是变态杀手的可能性也很低。
  那么,看起来凶手是个“正常人”。
  那从正常人的逻辑讲,对死者常见的仪式就是在他的头上盖一块白布。
  这是因为人类的头部比较容易被当作这个人精神和灵魂的象征物。
  从犯罪心理来说,一些凶手可能会因为心虚或者愧疚而不希望看到死者的脸。
  那么,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埋一个人,是什么原因让你最后埋他的脸部或者在这部分洒上最浅的土呢?
  ——当希望他“看到”或者觉得他还“活着”的时候,并且不对死者感到愧疚或恐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