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这沉稳重了,就有了分萦绕不去的沉郁。
  直到这一刻,秦澜看着方恒安的背影,忽然觉得他终于有了种蓬勃的少年气。
  这姑娘不明就里,还在径自胡思乱想:是孙局那番发作,让方老师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吗?
  *
  海市晚高峰总是非常拥堵,还好要去的地方不远。方恒安索性打开车载音响播放顾临奚发给他的走访录音,等着前车慢悠悠的挪动。
  他起初只是认真地听着那些棚户区居民的闲言,渐渐的,思绪却被那轻缓提问的声音吸走了。
  心理学分为几个流派,比如精神分析、心理动力、认知行为等等……这些顾教授都有涉猎和学术产出。
  但是作为直系学生的方恒安清楚,顾教授在和访谈对象沟通时,秉持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人本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尊重访谈对象的“自主性”。
  举个例子,心理学者感觉来访者在回避讨论某个特定议题,可能反而会要求或者引导来访者面对这个话题。
  但是以人为中心心理学家并不会这样做,除非是受访者自己提出来说想要谈这个话题。
  他们认为,心理学家的邀请在某一种程度上剥夺了来访者对于讨论这件事情的自主性。
  ——即使这对心理学者来说,不利于快速获得结论性成果。
  从相识以来,除了对王阿娟那次迫不得已的讯问,包括和陈老爷子和陈默的沟通,“林熹”一直都秉持着人本主义的讯问准则。
  顾教授也是如此。
  他的观点是:人本主义如果和其他流派参杂在了一起去使用,就失去了其灵魂。
  因此,他的专业问询有极强的个人风格。
  世上可能会有外貌相似的人,也可能会有习惯相似的人。但是会有一模一样的情绪和原则吗?
  ——但是……顾临奚怎么可能没死?
  爆炸的车是顾临奚的、车上还有他的个人证件,监控拍到了开车人的脸,是他本人……而事故发生后,车都炸碎了沉入深水,更何况人呢?
  明明……一点儿逃避的余地也没留下。
  方恒安停好车,登记了身份信息,踏入了墓园。
  长丰墓园坐落在海市外环核心地区。许多有身份的本地人都选择长眠在此,包括对顾临奚至关重要的老人——他的外公。
  但顾教授的墓碑却不在这里——这也是方恒安一直执着地追查他死因的另一个原因,年轻的顾教授竟然早已立好遗嘱,指定了远郊的墓园。
  遗产登记处后来回忆说,因为很少见到这么年轻英俊、资产不菲的立嘱人,又见他亲和,当时便多攀谈了两句,得知是本地人后,建议可以像大部分人一样选择家族常用的墓园。
  而那时,顾教授却开玩笑似的说了句让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话。
  “不必了,我还是死远点,省的老人家们看着我这个不肖子……九泉不宁。”
  顾临奚或许直到同在a大才对方恒安这个人有了印象。
  但是,方恒安却早就深深记住了他——在顾临奚失去唯一真正意义亲人的那天。
  从很久以前开始,方恒安每年都会来一次长丰墓园。
  但是他会特意错开老人祭日的那个月,因为他知道,这时候的顾临奚恐怕不想遇到任何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