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村长显然是想说别的事,但这句话只能说到这个程度。
  说完,明村长也意识到了什么,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脸。
  “您放心,明村长,您这样不算是数典忘祖,”楚孑只能劝道,“您知道您这一支的‘明’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吗?”
  明村长抬起头,看了楚孑半晌,摇摇头:“不知道,孩子,难道你知道?”
  “嗯,大概了解一些,在清朝同治年间,也就是差不多1870年左右,云贵地区有一批回民为了显示自己支持反.清.复.明的决心,这才开始用的汉族姓氏明。”
  而楚孑根据村志记录的明家迁入东发村的时间,猜测村长一家,应该正是这些回民的后人。
  “也就是说,我家老祖宗,其实就想挑好了这个字,打算做汉人的?”老村长松了口气,“是不是这样啊,孩子?”
  “也许是的,”楚孑笑笑,“但总之,这个姓氏是他们挑的,再加上和东发村的村民通婚了这么多代了,您的确有汉族的血统,所以说自己是汉族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村长这才放下心,感叹道:“多谢你啊,孩子,还得是找你们这些有知识的人来帮我们看看,你这么一说我就松了口气,我也算是少了一件对不起祖宗的事啊……”
  明家大哥看向父亲,“爸……”
  明村长摆了摆头,并没有再说下去了。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楚孑边看边回答道。
  村志的一大好处,就是无比详尽,将村子里的大事小事都一一记载。
  这不仅对于社会学的学者来说,是一个无比宝贵的财富,几乎是以最微观的视角看到这个社会的变迁与变化了,对于历史学家,自然也是珍宝。
  楚孑往后翻看着。
  后面几本也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无非是谁来了、谁走了,哪家和哪家因为田地吵架了,因为借了陈谷子之类的争执。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然后一段蜗行摸索的岁月,直到今天的盛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