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我打天下 第2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不逃,没机会逃了,寿安道逃走的会被冠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决,想逃成了一件风险巨大的事。
  随着世家重新稳固政权,控制的区域逃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没控制的区域却是整个村庄,整个乡镇的溃逃。
  赵国的土地再肥沃,没有一寸属于百姓,那么百姓又怎么会留下来,他们的土地也只有夏国会承认。
  现在百姓也知道,没有了地契,老爷们就会开始自己作画,他们说画多大,县官就会划多大。
  不对,有没有地契都不重要,老爷们想要,有地契也是老爷的,也只有夏国官员有锦衣卫监察,不敢有这种动作,有也是偷偷摸。
  谁关心民众,维护民众,百姓看得到,也只有夏国会派农业官员指导百姓,为百姓修建水渠,而不是让河边就是好地,山边就是坏地。
  总而言之,走,别和赵国纠缠。
  这形成了一致的预期。
  由于此起彼伏的叛乱,赵军被羁绊在寿安,于是房榆道的百姓像是抓住了窗口期,拼命外逃。
  百姓的逃走,引起了赵军副指挥汤云复的关注,他是急在心里,赵军在寿安裹足不前,房榆的百姓在外逃呀,这些尤其是他汤家控制的郡县外逃的百姓多。
  没有百姓,世家还统治什么,所有的地都占了,谁来种呢,百姓会像是野草一样长出来,前提是要留根呀,根都不留,百姓怎么长。
  于是汤云复请求邵国良尽快去收复房榆,可不能让房榆道的百姓跑光。
  “请邵帅下令,尽快收复房榆道,当地百姓正被夏国裹挟,带回夏国。”
  汤云复是心焦如焚,也是懂规矩的请示,毕竟在公卿和皇帝面前说过,不和邵国良发生冲突,以邵国良为主将。
  “百姓走是因为世家做的太过分了,这都是干什么,这样跑马圈地,把百姓当草芥,百姓他们怎么不走?”
  邵国良倒是看清问题的本质,这不是官逼民反吗?世家这样夺回土地的方式太粗暴了,有气朝夏国撒,对百姓逞什么英雄。
  他也被此起彼伏的叛乱消磨精力,军队陷入泥泞沼泽,不能脱身,偏偏粮草就地筹措的部分又是靠世家进行,所以某些时候世家的抢粮行为,赵军也需要为其兜底,所以他打算先解决寿安道的乱象。
  “确实过分了,后面再整治吧,现在要赶紧兵发房榆道,百姓要被裹挟走光了。”
  汤云复着急呀,都是用词为走,被裹挟,可是他明白,那是逃,逃命。
  民众也是一种资源,这不是一个个金元宝往夏国跑?人少到一定地步,百姓成金元宝了。
  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应该说,这些超级大世家的人,能斗争出来的人都是有远见的,他也认同邵国良说的这些世家太过分的话,可是他房榆道的根都要被挖绝了,他要赶紧去护住自己的根。
  “陛下交代过,要稳扎稳打的,现在寿安各地叛乱群涌,要先稳定寿安道,才好进军房榆道。”
  邵国良理所当然的拒绝了,进军太快被穿插包围了怎么办呢,他想着要先约束世家的行为,把叛乱根治,再去攻取房榆道。
  “可房榆道的百姓都会被夏国掠夺走!”汤云复急了,寿安道是不用急,大路封了,世家的力量回来了,能轻松的钳制百姓。
  但是房榆道不是这样呀,世家的力量等于无,百姓也没谁阻拦,想去夏国就去夏国,到时候十室九空,汤家面临一片废土,从哪里找人打理。
  “所以我们要让百姓看到我们的决心,厘清土地关系,我们世家可以让出一部分土地,供应给百姓,他们就不会跑了。”
  目前的时间还充裕,用不着那么快夺回房榆道,只要世家的行为改变,百姓还是会愿意留在这个国家的,也从根子上杜绝百姓逃走,毕竟人是有强大惯性的生物。
  “这要耽误多少时间,陛下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我们耗,要在景国内乱结束前恢复房榆道统治。”
  催促着邵国良,搬出赵王的名义,人是具有强大惯性的生物,所以一旦去了夏国,再想让他们回来便是难上登天了。
  “时间绝对足够,平叛还是推动世家让步,时间都足够,我们邵家就是寿安的第一大族,会起到示范作用,一定会赶在景国内乱统一之前攻下房榆完成战略规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