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来姑苏富庶之地,许多人家也确实有这个条件,让家里女眷都待在家里,年轻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在家里织布裁衣纳鞋底,或者帮着母亲做家务带弟妹。
  至于乡下姑娘,下地干活免不了,但她们也不允许单独来城里,因此整个姑苏城,能看到的年轻姑娘极少。
  除非是那种家里实在困难,或者没有顶梁柱的,才只能让年轻媳妇或姑娘出面。
  可这种往往会招来歧视,甚至一些不三不四的言语,脸皮厚泼辣一点的还好说,直接骂回去了,要是那脸皮薄的,当即就要羞得无地自容。
  不管是什么年纪的,只要是女人,总喜欢低着头,耸着肩,害怕别人注视。
  可现在情况却改变了很多,自从纺织工坊一家家开办起来,且明确要求是女子,越是年轻的越好。
  毕竟年轻的手嫩且灵活,教导使用织布机也更加容易上手。
  出门的女子渐渐多了起来,每天上工下工,总要从家里走到工坊再走回来。
  加上做工的时间一长,手里多多少少攒了一些余钱,即便大头要交给家里,总能给自己节留下一点买头花吃零食的钱。
  于是在她们上下工的路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摊贩,卖各种年轻姑娘们喜欢的东西。
  等到她们已经习惯了买东西,不会再觉得不好意思时,也不仅仅只买自己想要的,顺便去远一点的地方,带回家里需要用的也是常事。
  时间久了,她们已经能如常出入各个店铺,而外人看了也不觉新鲜了。
  所谓钱是人的胆,能持续挣钱让人越发有底气,女工们不仅在外面抬起头来了,在家里的待遇也是直线上升。
  或许一开始,工坊还只能招到那些实在贫穷的姑娘,可每个月几百上千文的工钱带回家,别说饭都吃不起的贫困女子了,就连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平民女子都忍不住心动。
  而那些认识一些字的,越发了不得,可升任为管事,要是工坊效益好,再大一点,几两银子每月也是有的,她们的父兄都未必能赚这么多。
  这是因为识字的姑娘本就不多,难得招到一个,自然要大力培养,给的工钱高些也是理所当然。
  这就促使了一些年长识字的嬷嬷们在家里开办女学,教一些姑娘们识字。
  等学会了常用字,以及算术,就能想办法去工坊里找更好的活计了。
  苏叶路过一个普通院落,听到里面有女童的读书声,还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好奇之下询问才知道。
  原来里面是一个女私塾,附近有点家底的人家,把家里的姑娘送过来,学个一二年,就能让她们去工坊做工了,等到纺织熟练了,年纪也长了,也能争一争那女管事的位置。
  路口闲着纳鞋底的大婶强调,“她家学费可贵了,一年要五两银子,这要不是疼爱闺女的人家,谁舍得哟。”
  “话不能这么说,那周妈妈有本事,和好几家工坊老板娘都熟悉,这边教好了,那边就能帮忙找到活计,还不需要当爹妈的操心,之后净等着收钱了,多好!”旁边有大婶不赞同道。
  “就是就是,要不是她一期只招二十人,我借钱都要把闺女送进去,五两银子而已,干半年就赚回来了。”
  苏叶倒是没想到,这还形成产业链了,不由问道,“这样的女私塾多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一大婶警惕道。
  “我是外地来的,没见过这种的,我们那边都不允许女子读书,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家里不赞同,给妹妹开了蒙,引得别人好一阵嘲笑。”苏叶笑着解释,“我看你们姑苏的风气就很好嘛,女子读书怎么了,读书了就能挣钱,多好!”
  “就是就是,要我说啊,那些人就是眼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女子不读书怎么赚钱,怎么当管事?”
  其余大婶连连附和,说东街的闺女怎么怎么挣钱了,西街哪家特意娶了认字的媳妇,在家里专门开办女学,能挣不少呢。
  还有那知道上劲的姑娘,没钱读书不要紧,想办法到工坊弄了布匹出来卖,挣钱后自己送自己上学。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舍不得给闺女花钱的,认为她们即便挣钱了,未来也是要嫁出去的,娘家占不到多少光,还不如早早娶个媳妇回来,让她去学认字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