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得不说,年轻加上相貌,天然就是一分优势,看圣上偏爱的架势,没准能捞个三甲。
  林如海也晓得自己名词多半不会差,前世林如海中探花那年,圣上赞过的答卷,那位考生直接就被点状元。
  皇帝看着小会元的答卷,边看边点头,林如海虽年轻,但言之有物,没有空谈,措辞得体,文风竟是十分老练。
  皇帝陛下很喜欢。
  只是又不好直接把话说太满,把林如海的答卷又递给几位大臣:“各位大人以为如何,朕觉得他毕竟年轻,写字差点笔力。”
  这意思很明显了,除去年轻笔力不够,圣上对这份答卷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几位大臣接过答卷一看,林如海字迹工整,所谓笔力不够,只是圣上随意诹的一个借口。
  不顾圣上确实没有偏爱错人,殿试上能交出这样的答卷,林如海着实是大才。
  且看现在殿中,还有些考生没有写完文章,方才林如海吃茶点他们看着,答卷的时候大臣们也看着。
  用杜子美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赞他,恰到好处。
  工部尚书资历最老,满头银发,脸上爬满皱纹,声音苍老:“启禀圣上,老臣以为,此文极佳,堪当榜首。”
  这时兵部尚书却不太赞同:“他太过年轻,举止未免浮躁。”
  林如海这样举止,若是再得状元,尾巴非翘到天上不可,既然是个人才,就别走错路,走科举清流出生,就不要动当天子宠臣的心思。
  户部尚书反驳:“谁人没有年轻过,总不能要人都像我们这样老气横秋。”
  礼部尚书黄大人也给林如海说好话:“臣也觉得此文极佳,林如海年纪轻轻,已是姑苏解元,今年会试的会员,何不凑一段佳话,况且若看文辞,此人将来必定能成为肱骨之才,圣上历来惜才如金。”
  吏部尚书摇头反对:“过犹不及,黄大人一片爱才之心,老臣觉着林如海的年纪,文采,莫不如点为探花,历来探花多有美誉,正好与他相宜。”
  负责考务的黄大人十分坚持:“陛下,若是有状元之才,何必点为探花,先前他得会元,也是下官力荐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