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随意聊了几句,徐童本想在老人身上套出点主线的线索,可惜这是个老江湖,滑溜得很,嘴里满是黑话,和你兜着圈子聊,愣是说不到点子上。
  说了半天,他也乏了,老人也说累了,对方一拱手就回自己那桌上,给自家孙儿喂点心了。
  这边刚走,就见方才走下楼的那妇人又走了上来,瓜子脸,大眼睛,长得确实好看,只是虽然补了妆,但还是能看出来刚刚大哭过一场的样子。
  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结合桃花庵这出戏,倒是能猜想出一二来。
  这个故事很短,说的是有一个叫做书张才的书生,出门聚会,结果一去十二年袅无音讯,其妻窦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欢,望眼欲穿。
  一次偶然看到一个小孩和自己丈夫很相似,就认这孩子做义子。
  无巧不成书,大街又见一卖衣老妪王三思,所卖之物正是其夫离家之时所穿衣服,追问根由才得知,张才于十二年前已故。
  悲伤之余,又得知张才望会期间曾与桃花庵尼姑陈妙善有私,并生一男,因庵中无法抚养,遂交于王三思转卖他人。
  窦氏桃花庵访尼,与陈妙善互诉和张才的生离死别之苦,同命相怜,以德报怨,又将妙善接到家中奉养,以了丈夫生前之念。
  数年后,义子高中状元,举家欢喜,王三思也来道贺,才道破状元郎正是妙善所生,是张才这家伙的亲儿子。
  看似阖家欢乐,结局大好,但用屁股想也知道,张才就是个渣男,出去风花雪夜,最后还要老婆给他收拾烂摊子。
  看这俩母子俩的动静,就能猜测出来恐怕其中的缘故,就如这台戏的内容差不多了多少。
  徐童对这对母子的故事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凤来楼这个地方,明明是无关联的事情,却总是给人一种息息相关的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