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也快了!年底前保准让你喝上。”张俊平笑着说完,开门走了。
  看着张俊平离开,许少民苦笑着摇摇头,然后收拾好东西,和郑局长打了个招呼,离开了物资局。
  如今,他兼着市招商引资工作组的办公室主任。
  招商引资工作组属于临时机构,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的。
  工作组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这次的合资顺利进行。
  合同签了还不算完成。
  什么时候,合资工厂顺利投产了,他们的工作才算是结束。
  所以,许少民现在是两头跑,早上到局里来一趟,处理一些局里的工作,然后接着去工作组。
  工作组的办公地点就在市政府。
  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条件还不如他原来当科长的时候。
  许少民现在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家参与合资的工厂,抓紧时间把出国培训的名单确定下来。
  然后他和新一工业株式会社联系,办理工作签证。
  工作组还要派人去本子国,确保他们接受培训,不出其他问题。
  工作很繁琐,都没有经验,全靠摸索。
  绝对不是牵个线就完事的。
  张俊平才不管许少民忙不忙呢。
  回到科里,开始处理公务。
  都是xc区各个区属工厂或者物资局下属销售店铺报上来的采购申请。
  张俊平按照各自分管区域或者分管的类别,安排人员去采购或者跟进供货进度。
  其中,农资站报上来的化肥需求计划最多。
  本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下面的农资站,几乎是天天打报告,申请采购化肥,采购农药。
  张俊平盯着手里的申请,心里琢磨着。
  目前国家的化肥和农业的产能还是太低了。
  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可是,提到化肥和农药,张俊平对这两个东西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化肥确实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有人说是袁老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
  可是,粮食产量的增加,靠的可不仅仅是杂交水稻的研发,还有化肥的产量增加,已经农药的不断发展,也是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恨,是因为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