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已经批下来了,但是有一家同时申请美国专利的日本公司发出抗议,说牡丹厂的这个机械臂的构思基础,完全来自于他们公司。
  他们说,有一家大陆的公司此前一直与他们洽谈购买合作,为表示诚意,他们便把一些图纸发给那家公司。
  就在之后不久,牡丹厂就提交了专利的申请。
  证据链确凿,还说不是抄?
  余化龙本来为机械臂的成功十分得意,结果听说竟然有个日本公司告状说他抄袭,不由大怒:“怎么就是我们抄他了!我都没见过他们的那些图纸!”
  旁边的研究员好言安慰:“现在都讲究一个证据,咱们也没证据说咱们没看过。”
  “对,冷静一点……”安夏安慰道,“牛顿跟莱布尼茨同时发明了微积分,也不能说他俩是谁抄谁啊,对吧。”
  “要是咱们跟他们完全不一样,那肯定没问题。要是思路流程是完全一样的,那就看谁先了。”
  根据他们看到的日方图纸,发现思路确实是一样的。
  大家都是根据工人的日常操作产生的灵感,然后顺着人工操作的流程想,继而才有了机械臂的构思。
  那么,现在就要比谁先。
  什么时候先想出这个主意。
  什么时候先立项。
  什么时候先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些都是申请专利时的批准要素。
  就是因为前人吃了这么多亏,后世才有了实验日志、研发日报。
  当然……还是有人不好好记。
  至于现在,根本没有!
  余化龙一心想凭这个项目申请全奖,所以他认认真真的在写研发日报。
  口说无凭,如果对方说余化龙这份研发日报是后补的,得上哪儿去证明他们的研发时间节点呢。
  网络时代,实时监控成本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可以24小时对着实验室拍。
  现在谁拍得起啊,电视台、电影公司都砸不动这么大的成本。
  余化龙满脸愁容的向安夏说自己找不到画面上的证据。
  一旁的龚伟笑了:“谁说没有!”
  陈勇点头:“都有的,而且每一个都有绝对可以证实的日期。”
  这下连安夏都惊讶了。
  龚伟拿出一撂《牡丹厂每周通报》,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有政绩,一定要敲锣打鼓让全天下都知道。
  每周通报是以小报的形式印刷,并发到各个车间,贴在墙上。
  上面记载着上周生产情况,食堂好评菜,当然也少不了研发室的工作进度。
  为了彰显牡丹厂的科技化含量,研发室相关的篇幅都配着照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