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取得乡试资格的考试,也是生员从附生往增生、廪生升级的机会。有升就有降,这官廪生的身份要是岁科考考的不好,也有保不住的时候。
  南直隶的乡试解额,同北直隶一样,早年是每科百人,自景泰四年南北直隶各增加三十五人,为百三十五人,比其他行省要多几成或是一倍。可是因人口基数不同,南直隶的乡试反而是竞争最激烈,最难考中的。
  按照《京华日钞》上所载,弘治四年全国人口数为五千三百万,南直隶的就有八百万,占了六分之一强,是其他省份的倍数。
  又因南方文风鼎盛,南直隶的读书人口又是诸直省之冠,使得南直隶院试、乡试的竞争为诸直省之首。
  按照三十取一的常例,南直隶一地每科乡试下场的考生名额也是固定的,为四千零五十。
  这名额随着乡试解额走,因一百三十五名乡试解额中,取生员一百、监生三十、杂行五人,所以南直隶一地,每科有资格应乡试考的生员数定额为三千人。
  南直隶总人口八百万人,生员有数万人,每科只有三千人有资格乡试,这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由此,便引发冒籍之弊。在原籍熬了几年连乡试资格都轮不到,去读书人口少的偏远省份冒籍应考,一个举人轻松到手。
  “大哥怕不怕科考?”沈瑞问道。
  沈瑾笑道:“今任提学御史王大人是极好的人。”
  沈瑾的年纪在这里,院试成绩又好,得提学官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说完闲话,沈瑾又问起沈瑞的功课,见沈瑞功课扎实,四书无论提及那一句,都能接下来,且讲解清晰,点头道:“县试无忧。”
  沈瑞没有问沈瑾可知沈举人续娶之事,沈瑾也没有提这个话茬。
  冬日天黑的越来越早,眼见外头天色昏暗,将到飧时时候,兄弟两个便一起出了侧院,去了张老安人院子里。
  见两个孙子进来,张老安人满脸慈爱,对待沈瑞似乎也热络几分。
  不过沈瑞总觉得张老安人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复杂,似厌恶又似警觉提防。
  “瑞哥气色真是不错,瑾哥一比倒差了不少。能不能与教授打声招呼,家里来住?”张老安人看着沈瑾心疼道。
  沈瑾笑道:“同窗们都如此,孙儿哪好例外。”
  张老安人道:“若是不便宜家来住,就多请几日假常回家来,祖母给你好生补补。”
  沈瑾岔开话道:“老爷呢?”
  张老安人听了,吩咐郝妈妈道:“大哥二哥都来了,去请老爷过来吃席。”
  没一会儿,沈举人过来,当着两个儿子的面,自是一副严父状;对待张老安人,略显冷淡。
  张老安人面上有些难看,正好有婢子上前问何时上席,便道:“儿的生日就是娘的受难日,今儿既是大哥寿辰,怎能落下二娘?去叫二娘过来吃席。”
  沈瑞、沈瑾两个都不自觉地望向沈举人,沈举人听到“二娘”两字就皱眉,不过到底没有拦着。
  屋子里气氛压抑,祖孙四人入座,即便一道道美味佳肴摆上来,也有些兴致阑珊。
  没一会儿,郑氏扶着婢子过来。
  《皇明祖训》上太祖皇帝对于仕宦庶民的衣冠穿戴都有制度,官民百姓亦遵从。不过自成化年间,皇帝宠幸万贵妃,宫中奢靡之风起,上行下效,仕宦百姓的衣冠也放开,不再不论贫富只尊国制,金珠饰品,也不再是诰命专用。
  松江因百姓富庶,民间攀比之风也重,稍家境富裕些的人家女眷都金银上头,打扮华丽。
  郑氏装扮却是素淡,身上穿着天青色裱子,下着沉香色缎裙,头上只插了两只梅花簪。
  郑氏十九岁入沈家为良妾,二十岁生沈瑾,今年不过三十六岁,如此素雅端庄的装扮,使得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长。
  沈瑾站起身来,沈瑞也随着起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