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全听了,未免有些傻眼。
  这提及大老爷,松江本家提及只有赞的,说是少年举人、少年进士,继承三太爷衣钵,官运亨通
  没想到大老爷竟然也有落第时候,沈全原本沮丧低迷的心情立时生出几分希望。
  大老爷肃容道:“开始时落第无需怕,学无止境,随着读书年头越长,这课业只有更娴熟,应试成绩自然一次比一次会好……只是天下读书人这么多,功名却有数,科场总有人得意、有人失意……五十老童生,三十少进士……不管应试结果如何,这学问学到肚子里,总是自己的,勿要太计较考场得失……”
  沈全垂手听了,满脸羞惭道:“是侄儿浮躁了。”
  沈瑞在旁,却是在心里推算了一下大老爷当年应试的年纪。
  大老爷与徐氏同庚,今年五十,二老爷比大老爷小四岁,今年四十六。因沈瑞曾听沈理提过一嘴,所以记得这两位老爷是沈理岳父谢大学士谢迁同年进士。
  谢迁是成化十一年状元,当年的会元与探花,也不是旁人,正是祝允明的老师王鳌,如今的吏部右侍郎。
  这样算下来,就是二十五年前。
  大老爷当年二十五,二老爷当年二十一岁。
  大老爷中举后还停了一科会试没下场,那中举的年纪就要往前推四年,就是二十一岁。
  又因乡试曾落第过一次,那他过院试的年纪,不是十六岁就是十七岁。
  继续往前推,他院试曾落第两次,那首次下场院试的年纪只有十三岁或十四岁。却也说明,在他十三岁或十四岁时,已经过了县试、府试。
  而从二老爷中进士的年纪看,他当年也是少年举人,少年秀才。
  二房祖孙三代在这读书天分与科举运势上,还真是一般人比不得。
  大老爷虽不苟言笑,不过从他用自己当年的失利来鼓励沈全,就晓得是个心软慈爱的长辈。
  还有三年前,远隔千里,却惦记为自己寻个好师门,即便是看在孙沈两家故交上,可沈瑞依旧在心里领了这份好意……
  第一百四十二章万象更新(三)
  沈家在京诸子中,沈理与二房最熟来的也最早,其次是宗房大哥沈械,五房大哥沈瑛、二哥沈琪随后便也到了。
  沈理与沈械都年过而立,沈瑛二十七岁、沈琪二十四,也比这次进京的沈家诸子年长许多,同这次进京的沈家七子之间,好多都是头一回见面。
  就是沈瑞,即便同沈理、沈瑛、沈琪相熟,可对于宗房大哥沈械,还是初见。
  沈械比沈理年岁还略大些,三十五、六岁年纪,弘治六年二甲进士,没有考入庶常院,入了六部听政,如今是正五品刑部郎中。沈瑛是弘治十二年二甲进士,考入庶常院,如今在翰林院学习。沈琪是弘治十一年举人,十二年会试落第便留在京城,准备下一科。
  这三人妻妾家眷,都在京城。
  宗房老宅就在崇教坊,紧邻国子监,沈家二房隔了一个坊,倒是不远。后来五房兄弟进京置产,沈械便也请人帮忙,在同一坊给他们寻的宅子。
  只有沈理,因是状元及第,有赐宅,紧邻着皇城根,却是在西城安富坊,离二房所在的仁寿坊,要有一段距离,需要绕过皇城,才能过来。
  沈理等人倒是并未急着与众小闲话家常,见完大老爷,便又去见了大太太,又往二老爷处、三老爷处都请了安,方又回转过来。
  三老爷也跟了过来,他的年岁本就比沈械、沈理大不了几岁,同这两位族侄倒是相熟的。
  书房大书案上,沈瑞、沈宝方才写的两幅字还没有收起。
  正被三老爷看见,三老爷知晓其中一幅字是沈瑞所书,很是关注,眼中带了几分欢喜;待见了沈宝的,则是惊艳。
  惊艳的不只三老爷,连沈理、沈械等人见后,对于沈宝这个小族弟也连连称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