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寿哥听了,似也跟着生疑:“是啊,为甚呢?大伴可有听到其他消息?”
  那内侍犹豫了一下,摇头道:“奴婢并不曾听闻什么消息……”
  寿哥不快道:“如今孤都要成了瞎子聋子,想要听两句真话都要去做贼,连大伴也不予孤说真话了么?”
  内侍忙道:“奴婢不敢”
  “哼孤晓得,你们都怕中宫,眼里没有孤”寿哥气呼呼道。
  那内侍忙跪下道:“奴婢惶恐殿下,自古疏不间亲,奴婢是怕忠言逆耳
  寿哥站起来,亲扶了那内侍起身:“大伴这是什么话,若论亲疏,谁又比得过大伴与孤?这些年来,大伴陪着孤,孤才好过些。”
  那内侍不是旁人,正是东宫大伴刘瑾。自弘治九年入东宫侍奉,至今已经整整七年。
  刘瑾激动道的:“能服侍殿下,是奴婢之幸……”
  刘瑾虽看不过四十来许年纪,实际上已经五十三岁。自六岁入宫为侍,给大太监做养子,对于内廷的熟悉,刘瑾并不亚于如今的天子弘治皇帝。即便早年犯了死罪,依旧被赦免,且安置在东宫为太子,就能看出弘治皇帝对刘瑾的看重。
  刘瑾此人,却是内学堂出来的,不同寻常内侍。
  他不仅长得仪表堂堂,儒雅如君子,且知文史、通古今。
  最要紧他极为“忠心”,服侍主人“贴心”,不仅得了寿哥欢喜,在皇上面前也周全合意,要不然也不会挤走东宫其他几位大侍,成为东宫大伴。
  在之前,寿哥对于身边这位大伴是十分信服的。
  不过,经过杨廷和的提醒后的,寿哥“追根溯源”,也终于想起自己对中宫的忌惮从何开始。七年前,刘瑾到东宫当值时。
  当时蔚悼王已薨,寿哥当年不过六岁,已经是初记事的年纪。
  宫里气氛始终凝重,太皇太后再提纳妃之事,坤宁宫因蔚悼王之殇愁云惨淡,中宫再次查出有妊,皇上也再次拒接了选秀,宫里的气氛才渐渐好转。
  不过四下无人时,刘瑾却常常看着寿哥,时有忧心。寿哥不解,追问刘瑾,刘瑾却总是转了话题。
  直到泰康公主落地,寿哥才无意听见宫人道:“阿弥陀佛,太子殿下总算平安了……”
  另一宫人道:“着死难道生下小皇子,太子殿下就没活路了?有太皇太后在呢,当年护得了皇爷,现下也护住了太子”
  先前一人道的:“皇爷爱重皇后,若是皇爷去求呢……皇爷虽看重太子,那是因没有其他皇子的缘故,不说旁人,就是蔚悼王若还在世,有没有太子立足之地就是两说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端倪可察(三)
  沈渔虽不过是生员,可辈分在这里,且又是宗房近支,不管是沈理,还是沈瑛,都要给这位族叔几分面子。
  沈渔进城后,除了二房这里设了一顿接风宴,沈理、沈瑛两家也轮流相请
  正好这几日下雪,三老爷与沈珏身上都有些不舒坦,陪着沈渔、沈环父子出门的差事就落到沈瑞身上。
  沈瑞自然无异议,打发人往族学里告了几日假,陪着沈渔父子应酬了两日
  沈理那里,虽向来与族人疏远,不过毕竟沈渔辈分在这里,沈理夫妇也是客气有礼。
  到底是状元府邸,沈渔也没有那么不知趣的托大,客客气气地吃了一顿饭,父子两个战战兢兢,倒是比在尚书府时还拘谨些。
  沈理看在眼中,也不故作亲热。
  这次宴请沈渔父子,与其说是给宗房沈械面子,还不若说是看在尚书府那边。要是沈渔没有住在尚书府,也就没有这顿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