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理垂下眼帘,做休憩状。
  沈渊在旁见了,道:“沈璐不过是以证人身份进京,不会有什么事,太爷放心。京城族人多,不会白看着沈璐受委屈。”
  这般安抚,不是二房充大头给自己揽事,而是给老爷子一个台阶下,省的他真的犯病非要进京。不管两家有没有往来,九房太爷都是沈理的亲叔祖,真要闹到京城去,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只会让人看沈理的笑话。
  九房太爷神色稍缓,他也不过是那么一说,人越上了年岁越惜命,有沈鸿的前车之鉴在,他才不会折腾自己。
  说话的功夫,马车停了,到了九房门口。
  沈渊、沈瑞几个都下了马车,沈瑞亲自扶了九房太爷下车。
  九房太爷原本觉得羞恼,眼下也带了几分得意,称赞沈瑞道:“好孩子,礼数周全。”
  沈理在旁,恍若未闻。
  九房太爷自觉没趣,摆摆手道:“不虚留你们了,你们去忙吧。”
  等马车再次前行,沈渊对沈理道:“你这房才是九房嫡支,要不要借着分宗的机会正过来?”
  分宗以后,宗房是“大宗”,各房头是“小宗”,各有嫡庶传承。
  沈理忙摆手道:“不要不要,我可不要自讨苦吃,还是安安静静做个寻常族人就是。”
  如今乡下宗族势力庞大,可制约的也只是本土的这些族人,对于出仕的族人却是心有余力不足。
  当年九房旁支坐视九房太爷欺凌孤寡,不曾想着援手,就种下了因果。
  沈理从小见识了族中冷暖,并不以血脉为重,其他房头的族人还偶有往来,九房这边嫡支也好,旁支庶出也好,除了一两个顺眼的族兄弟看顾一二,其他都是无视到底。
  要是正了嫡支,只九房太爷这一大家子就是沈理的事,沈理才不耐心管。
  一路无话,其他房头的当家人回去,沈氏家族即将“分宗”的消息,立时传遍了松江。
  沈、贺两家的官司昨天才告一段落,各家虎视眈眈的盯着沈家,就等着沈家发难贺家后,跟在后边分一勺羹,没想到沈家白受了这一场冤枉,子弟伤亡了几个,不思报复,却是要先“分宗”,立时让大家跟着迷糊起来,不明白沈家的用意。
  只有陆老爷,因为知晓的多些,知道沈家是未雨绸缪。两姓的小官司算什么,真要是藩王不稳,有长江水利,祸害的就是江南一地。
  不管是朝廷迁怒,还是藩王暗中报复,合在一起的沈氏一族目标明显,分开说不得就各留一条生路。
  次日,松江各大士绅接到了沈家的帖子,请他们后日到沈家见证沈氏“分宗”之事。差不多同一时刻,沈理带着沈瑞进了知府衙门钦差行在。
  王守仁昨天收了沈理拜帖,也听说了沈氏一族要分宗之事,极为赞同:“万事都要守规矩,才可方可圆,这一步走的好。”
  沈理摇头道:“并不是我的主意,是沈瑛提出的。”
  “沈参议吗?到底是从通政司里历练出来的,万事想在头里。”因为沈瑞的关系,王守仁对沈瑛也颇留心,这次在松江还没有机会见,之前在京城时却是打过照面的。
  “分产分户,少不得要请官府这边去立契,你要不要也去凑个热闹,做个见证?”沈理问道。
  实在是王守仁与沈瑞的师生关系一查便知晓,加上如今官司暂时了结,没有避讳的,沈理才这样邀请。
  王守仁自然给这个面子,点头道:“我会与张公公过去凑个热闹,董知府那边,你也递个帖子吧,想来不会拒绝此事。”
  董齐河运气好,现在在御前署名,成了松江代知府。这种情况下,朝廷不会另外派人过来,要是不出差子,等到钦差回京,将松江案子了结,董齐河这个知府就该转正了。
  沈家子弟出仕者多,董齐河既在松江为主官,肯定乐意与沈家结一份香火情。
  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