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瑾心下涌起一阵阵悲哀,想到沈瑞得知他应下与张家亲事时的情形,想起坊间那沈珞乃是建昌侯害死的传闻,他如何还有脸去求二房大伯娘为他做这样的主?
  甚至他开始时想过问尚书府借上些许仆从,这个念头如今也彻底打消掉了。
  自己酿的苦果,只有自己来尝。
  沈瑾仍让奎叔总管府中事务,却将歙石留了下来,让他好好调教府中男仆,再遇到这次这样的事,他们不听主家号令,畏缩不前,就统统发卖掉。
  次日伊始,他照常往翰林院上衙,根本不往张家去。
  却说张金成家的带着人灰溜溜回了寿宁侯府,便往夫人那边一跪,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将状元公如何不体谅夫人慈心、反而拿他们作伐,种种颠倒黑白添油加醋说与夫人。
  寿宁侯夫人自然勃然大怒,派人往状元府上去叫沈瑾过来回话。
  不想沈瑾往翰林院去了不在府上,状元府门子竟一听是张家,连门都不肯给开。
  那仆从恼急,重重敲了几下,不见开门,却见周遭街坊探头探脑,那仆从还是有些分寸,不想让人看了热闹,只得跺跺脚转身离去。
  回去自然没什么好话报与寿宁侯夫人。
  寿宁侯夫人拍着桌子遣人去翰林院堵人,说什么也要将沈瑾叫来侯府。
  这次的人倒见着沈瑾了,不想沈瑾却是淡淡表示,公务繁忙,改日再往侯府拜见。
  如此,寿宁侯夫人倒是不气了,她也不是个没脑子的,沈瑾敢这样公然不给寿宁侯府脸面,其中必有蹊跷。不是她的人做了什么蠢事,就是……婚事将有变。
  她的女儿可禁不起再一次婚姻打击了!
  于是,这事儿最终还是撂在了寿宁侯张鹤龄面前。
  张鹤龄一面骂下人蠢笨如猪,好事都能办坏了,赏了张富贵娘俩板子,另一面也暗暗揣摩沈瑾的用意,要知道……张元祯可是离倒不远了,莫不是想撇清关系。
  张鹤龄的幕僚们却觉得张鹤龄多虑了,“状元公都已大张旗鼓的来纳征行礼了,天下皆知这场婚事,宫中也有嘉许,此时若要反复,岂非小人行径?!便是侯府不去报复他,他也要被天下人骂死,哪里还有前程可言。”
  张鹤龄只叹道:“如今奈何?原是要引为臂助,可莫要引来个仇人才好。”
  一个幕僚笑道:“内宅杂事,多说气在一时,状元公是天下聪明人中拔了头筹的,又岂会目光短浅只看院里这一点点小事。侯爷送他个旁人给不了他的大前程,他怎会不对侯爷感激涕零……”说着附耳几句。
  张鹤龄大赞妙极,登时依计行事,又让一位有举人功名的幕僚亲自去请沈瑾休沐日过府一叙。
  沈瑾无奈,却也心知逃避不了现实,只得来了。
  张鹤龄听他说了翰林院事,抚须点头,颇有长者风范道:“你原就是学问顶好,这在翰林院呆了一年,越发精进,听闻先帝是极赞赏你的字的,如此,我便向太后举荐了你为皇上经筵日讲。”
  沈瑾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等着挨寿宁侯一顿臭骂的,再想不出能听到这番话。
  皇上的日讲官!这是所有翰林梦寐以求的差事!这是莫大的荣耀!
  他不免呆了一呆,随即心下涌起莫名的激动来。
  可是很快,他就冷却下来,无它,有明以来,日讲官皆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
  即便他是状元之才,在翰林院的资历却浅得可怜,便是不看他是外戚的女婿,不提他曾得罪李阁老,内阁也是不会通过的。
  为皇帝选日讲官又不是选妃,不是太后能一言而定的事。
  张鹤龄瞧着他脸色变换,心里想着这姑爷还是年轻啊,什么都挂在脸上,缺少历练啊,口中却和气笑道:“怎的,怀瑾还有何顾虑?”
  沈瑾躬身道:“瑾侥天之幸,蒙先帝厚爱,点为状元,然实不能与诸翰林大儒相比,恐不配为日讲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