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否则,宋家焉能以庄丁与乡民,构建堡垒壕沟,与金人对抗至今?
  在王霖眼中,宋家这等士绅,就是抗金同盟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必须要团结在内。
  岳飞笑道:“师傅,关乎铜雀台,历朝历代文人吟诵之作汗牛充栋,但纵观起来,律诗者超越唐人杜牧之‘赤壁’者几无,而以词或歌赋而言,还当以三国曹植之铜雀台赋为冠。沧海横流,山河变异,后人无可更替者。”
  王霖笑而点头。
  诸将当中,岳飞算是文武双全之人,对诗词歌赋颇有赏玩。
  不然,后来也写不出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来。
  麾下诸将,花荣、韩世忠、卢俊义、董平等倒也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其余便多工于武备,对这些吟诗作对之事不太感兴趣。
  譬如李逵史进,除了酒肉,就是杀敌才来得畅快。
  韩世忠胸有块垒,本想点评两句,后又觉自己方才在台下无意间触犯了王霖麾下嫡系诸将的“忌讳”,便不愿意再当出头鸟,就远远站在后头,自顾赏景。
  此时,却听身后脚步声起,众人扭头望去,见有六七名大宋文官打扮的男子,急匆匆登上台来。
  领头一人,左臂空荡荡,面色煞白,显然曾受重创。
  这六七人在其后跪拜在地。
  领头的独臂男子,年约三旬,双眸有神,鼻正口方,只形容憔悴。
  其人高声拜道:“下官相州通判黄岐善——”
  随后就有人接道:“邢州提刑郑通、汤阴县令王恩博、临漳县丞昝国、大名府留守副使龚立伟……拜见齐王殿下!”
  岳飞凑近王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王霖缓缓点头,眼前这六七人都是闻听伏虎军在相州大败金人,前来投奔的河北义军首领,前大宋河北各州县的在职文官。
  虽然各州主官纷纷望风而降,但河北官员也不可能全部都成了没有骨头的汉奸。
  关键时刻,诺大一个河北,冒出几个挺身而出率民众展开敌后抗金的中下层官员,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王霖清澈、赞赏的目光落在黄岐善身上。
  从五品的州通判,也算级别不低的官员了。
  此人一介文臣,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在相州主官投降的危难关头,率百余人突围而出。
  又在乡野组织民夫对金兵进行袭扰,临战则身先士卒,被金人斩落一臂。
  这些人的存在,也算是诠释了“河北多慷慨义士”的古语,并非是完全虚构。
  王霖于宋家庄停留,宴于铜雀台,也有与诸人相会的心思。
  毫无疑问,这些经战火洗礼和考验的文臣能吏,将是宋金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后方辎重,后勤,军备,稳定……皆要指望这些人用力用心。
  而没有一个稳定和源源不断支持保障的大后方,这场战争根本打不下去,更不要说打赢了。
  一念及此,王霖面带温和之色,亲自上前俯身扶起了黄岐善,又向郑通等人一一颔首,命岳飞亲自代他扶起众人。
  “诸位大人,本王有礼了!”王霖向黄岐善等人躬身行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