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霖一怔:“病了?哎……都是朕的失误,三位大儒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了,随我去河北,又从河北折腾回来,这身子骨岂能受得了啊……琳儿,不如随朕出宫去探视一下伴山公?”
  王霖虽然在朝上略微打压了下朝中文臣,不准备再给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加码,但他也知道,他的统治根基其实还是读书人阶层,或者说士绅阶层。
  他必须要牢牢将这个阶层控制在手中,他的皇权才能稳固。
  ……
  武松最终还是没有背过王霖微服出宫的坚决。
  他只得提前命锦衣卫化为暗哨,埋伏在王霖和孔琳出行的这条长街和目的地尚春坊里。
  张魁的家在尚春坊中一角。
  一座很普通的东京百姓宅院,算是一进半。
  王霖站在远处,凝望着张家这边密密麻麻的聚集起来的读书人,这些都是在京的各地士子,闻名来向张魁请教或探视张魁病情的。
  王霖非常意外。
  大怂王朝养士数百年,士大夫阶层皆享受特权,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特权阶层。
  以张魁这等名望的大儒,还曾经在朝为三品高官,无论如何,他都不该穷困。
  根本就不需要贪污,光是天然的特权就足够过上丰裕生活了。不说别的,唐宋以来,进士享有2000亩的土地免税额,张家何以潦倒至斯?
  可以说,在科考晋身之前,或许会有不少穷困的读书人,但获得进士出身并又入朝为官者,就不该穷困。
  一考定终身,改变命运,可不是白话。
  可张魁居然住这种寒酸的宅子。
  连京师的七品芝麻小官都不如。
  王霖的第一念头是,张魁为了清流名望故作姿态?
  似是看出了王霖的疑惑,一袭青衿女扮男装的孔琳压低声音道:“皇上,伴山公素来如此,他为官时仗义执言,扶危济困,俸禄、家资多半都接济了百姓,而他两袖清风,在乡间也不置田产,致仕后只靠教授学子、门生奉养为生,过得甚是清苦。
  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伴山公却不改其乐;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读一通书,与门生畅谈学问,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
  此乃真名士也。”
  王霖沉默了片刻,挥挥手道:“走,我们去看看伴山公。”
  简陋的张家门口人声鼎沸,因为院门紧闭,前来探视的各地士子都不得其门而入。
  张魁的门生孙亮一身青衿,站在门口拱手道:“诸位,家师身缠风寒,实在无法面见诸位,还请诸位海涵。”
  有士子面色涨红,上前递过一个钱袋道:“孙兄,在下襄阳士子郑學,久仰伴山公大名,不想伴山公当世大儒,却过得如此清贫,实乃国朝之耻!
  此乃在下微薄之力,还请孙兄笑纳,为伴山公延医奉药!”
  郑學话音一落,就不断有各地士子上前来送财送物。
  孙亮见自己脚下一大堆钱袋子和各色礼物,不由连连苦笑道:“诸位,家师严命,断不可收受诸位财礼。请诸位放心,家师自有我等门生奉养,日子还过得去!”
  两浙士子名唤诸葛琴者,操着浓郁的江南官话愤慨道:“朝廷当优渥养士,以伴山公大德,又曾不顾年迈之身,追随新君鼎立河北,如今患重病危在旦夕,朝廷难道不该荣养之?”
  诸葛琴又大声道:“诸位,某听闻大燕将改前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推崇武夫当国,如今见德高年邵的伴山公沦落如此境地,某实在是痛心至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