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心中有数。
  邓艾对自己都这么凶残,更何况对他们?
  战败,也让邓艾与朝廷的威信一落千丈。
  此消彼长,杨峥渐渐高大起来。
  俘虏中先是一小部分人被感化,然后不断蔓延,人总是从众的。
  宣义郎们介入之后,俘虏们就被赋予了尊严。
  可以写家书,可以提一些不过分的要求,可以说出自己的困难……
  宣义郎们都尽力满足他们,实实在在的为他们解决问题,自然也就赢得了他们的心。
  俘虏们的心也就慢慢转变过来。
  一些积极之人经过评估之后,被吸收进宣义司。
  杨峥趁机给了宣义司更大的权力和钱帛支持,让这些转化过来的人,回到自己的家乡,暗中宣传西平的分田减税之政。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从自己人嘴中说出。
  很多雍州百姓趋之若鹜。
  在某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举家逃往金城。
  一开始是一两户,目标小,没有引起雍州官府的注意,而且曹魏地方官府暮气之深,比朝堂更甚。
  逃亡,在这时代岂不是司空见惯之事?
  地方一级一级汇报,等放在邓艾案头上时,已经是很久之后……
  杨峥还派出大量斥候马队去迎接他们。
  邓艾与胡氏在破羌被狠狠砍了一刀,也间接导致对地方掌控力的下降。
  底层穷苦百姓失去一个壮丁,更是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困难,对邓艾的怨言也多起来。
  让杨峥没想到的是,凉州百姓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打听到消息,也纷纷南迁。
  斥候询问后得知,鲜卑、匈奴、羌胡等逐渐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还有豪强压在头顶,土地不断被巧取豪夺,要么成为豪强的家奴,要么被越来越繁重的徭役赋税渐渐压的家破人亡。
  这几年不断有人逃亡草原,投入鲜卑。
  破羌之战,让很多凉州的百姓转向南面。
  而陈泰被匆匆忙忙召回洛阳,新的凉州刺史还在路上,正好是一个空档期,凉州百姓纷纷南下。
  杨峥只是开了一个小口,就引来一场西迁的浪潮。
  只能说这是时代的选择。
  不过这么大的动静,邓艾的斥候和细作不能没收到消息。
  一封措辞严厉的公文自东而来。
  还盖了雍州刺史的印玺,虽然没有署名是谁写的,但字里行间的火气是遮掩不住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