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这个时候突然上书,不是一个好兆头。
  曹髦看完之后,脸色迅速低沉下去,顾不得天子利益,怒道:“司马狗贼欺朕太甚!”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李昭焦伯赶紧劝谏。
  “朕怎么息怒,司马昭调彦纬回洛!”曹髦万念俱灰,感觉自己如同一只飞蛾,怎么都飞不出司马家的罗网。
  李昭、焦伯二人都是中人之姿,既不能出谋划策,也不能排忧解难。
  良久,曹髦从御塌上站起,来回踱步,“司马昭此时召回彦纬,意在敲打朕,定是他听到了些许风声!”
  司马昭有一群幕僚和耳目,而曹髦自始至终只有他一个人在奋战。
  “此次他大败,为了重立威信,必然会对付朕,也到了图穷匕见之时。”曹髦眼中闪烁着危险而兴奋的光彩。
  一个要再进一步的权臣,一个不甘屈服的皇帝。
  这一天迟早要来临。
  “李昭焦伯听令,你二人招募忠勇宿卫苍头官僮暗中训练!”曹髦重新镇定下来,不过眼中的恨意却更加浓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妥协
  “封钟会为扬州刺史,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赐节杖、鼓吹、羽葆!”钟会养子钟邕被派来宣读诏令。
  钟会不娶妻不生子,所以钟毓就把自己的儿子钟邕过继给钟会。
  司马昭派钟邕来宣旨,也是在安抚钟会。
  “臣谢陛下隆恩!”钟会拱手,却并不接旨。
  淮南三叛,吴国连续大战,淮水之南早就成了废墟。
  司马昭把钟会封过去,意思再明显不过。
  等上几年,司马昭缓过气来,集合青徐、淮北、荆州、洛阳之力,再来一次泰山压顶……
  钟会两次参与平叛,岂会不知司马昭用心?
  自钟会把这十四万大军带回中原起,与司马昭便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司马昭在冯飒惨败,十六万大军灰飞烟灭,关中、太原全部失手,而你钟会南下汉中,攻下阳安关,拿下汉、乐二城,还成功把大军带回关东,这已经是在打司马昭的脸。
  陈泰六十多岁了,土都埋了一半,司马昭自信能活过他。
  但钟会才三十六,有大功,还是颍川士族出身……
  这种局面与当初司马懿何其相像?
  司马懿带给天下的最大祸患便在于此。
  君臣之间永远都防着一手。
  所以同时代的诸葛武侯才会被衬托出来。
  “臣丢失汉中,有过无功,若受此大赏,有何面目对阵亡在西土的将士?万不敢受此封赏,此次领军回返,只为送将士回乡,别无他意,赤胆忠心,天日可表!”钟会指天而誓。
  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在场的中军士卒都热泪盈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