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如当年司马懿灭辽东一样,大杀四方,辽东豪强被团灭,百姓也被迁徙到河北,但问题随之而来,自古就是汉家故地的辽东,很快就成了宇文、段、慕容、高句丽的龙兴之地。
  南中的形势比辽东更险峻。
  蛮夷多而汉人少。
  蜀汉占据了精华地区,但大部分区域都处于羁縻状态,形势上占有。
  霍弋的信也是此种观点,豪强在南中的确侵占土地,圈禁人口,但问题是,人家侵占的是外族的土地,圈禁的人口中,一大半是夷人。
  几百年下来,蛮夷也因此而被汉化。
  豪强是祸害不假,但在内是祸害自己,在外,就是祸害别人了。
  杨峥现在把他们拔了,等于是挥刀自宫。
  霍弋不仅情真意切的为杨峥剖析南中形势,还把自己孙子霍彪,以及南中诸大姓的子侄七十多人送入长安。
  做人做事到了这种地步,让杨峥对霍弋大为赞叹。
  这才是汉魏真正的士人。
  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
  其实这场叛乱,若是霍弋点头,南中割据自立绝对是板上钉钉。
  再与东吴结盟,秦国要收复这块土地,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杨峥看着一排南中子弟,尤其是霍彪,十四五岁的年纪,英气勃发,越看越是欢喜,就封几个出类拔萃的南中子弟为散骑常侍和黄门侍郎,跟在自己身边。
  人敬一尺,我还一丈。
  再说南中有些地区的钱粮赋税也很难送到关中。
  能维持秦军在南中的存在即可。
  所以南中的均田制虽然实行,但豪强的私兵、坞堡允许存在,只是登记汉民户籍,一切照旧。
  陇右、关中、河西、南中相继推行均田制,就只剩下蜀中了。
  这也是均田制最重要的一环。
  霍弋的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消除了蜀中所有后顾之忧。
  南中和蜀中互为表里。
  南中若是叛乱持续太久,蜀中也一定会大受影响。
  杨峥之所以在陇右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就是给蜀中看的。
  好在,镇抚司和宣义司早就在蜀中掀起浪潮,官府的公文还没下来,蜀中百姓早已急不可待,每天围聚在府衙之外,只等贴出公文,好一拥而入,拿到最好的田。
  蜀中的两百四十多万人口若是释放出来,秦国的国力会迎来空前暴涨。
  不过杨峥异常谨慎,与谯周、张诏、李密、陈寿、常忌、常勖、寿良等蜀中士人反复沟通,力求得到他们的支持,毕竟若是人口稠密的地区爆发大战,就是玉石俱焚。
  “均田制乃大秦之国策,亦为惠民之法,大秦强盛,尔等亦能安享太平。”杨峥说着大道理。
  蜀国投降以来,杨峥对蜀中士人异常友善,全部量才适用,蜀中官吏也基本维持原状,只是增加了镇抚司和宣义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