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马攸全身一颤。
  自司马炎放飞自我以来,已经有很多人隐隐约约的向司马攸靠拢,言语比贾充更为隐晦。
  立司马攸为皇太弟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以前在洛阳还遮遮掩掩,河东大败,迁都邺城,这种声音便不再遮遮掩掩。
  以扶风王司马骏为首,朝中重臣张华、曹志、向雄、王浑、羊琇、成粲、刘暾、郑默、甄德等等,也都支持此论。
  一方面是司马攸的确优秀,另一方面,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年幼,无法胜任当前复杂形势。
  而且这江山本来就是司马攸的。
  司马攸一直被司马家作为继承人在培养。
  如果是以前,司马攸想也不想会拒绝,但现在司马炎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晋国随时有灭国之忧,当一个皇太弟,并不过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当争则争,国家危如累卵,唯有殿下方能力挽狂澜!”贾充幽幽道。
  第七百七十三章 改进
  “这是最新打造的破甲箭。”
  工坊之内,樊铁夫捧着一支弩箭呈上,箭头呈三棱状,比寻常弩箭稍重一些。
  杨峥接过,熟练的上弦,瞄准五十步外的铁甲。
  弩手上手快,稳定性高,寻常士卒两三天便可上手,十几天便可速成。
  “咻”的一声,铁甲应声而破。
  “不错!”杨峥赞了一句。
  提升的不仅是箭,弩也进行了改良,扳机采用青铜铸件,大大增加了准确性。
  连续发射三四十次,各种故障就会上来。
  杨峥提升工匠地位,采取追责制度后,秦国的军械越来越精良。
  每一把刀,一把弩,一支矛,一件盔甲上都会刻下制作者的姓名。
  如果出现问题,会追责至工匠。
  轻则当众鞭笞或者罚俸,重则流放,因此没人敢在军械上偷奸耍滑。
  很多匠人极其重视名声。
  一辈子都是干这个的,几代人的传承,把招牌和名声看的比性命还重。
  虽然压力大了些,但待遇却极高,按照技术的高度,享受十二转勋功同等的赏赐。
  有钱有田还有地位,最关键不用脑袋别裤腰带上去战场玩命。
  工匠成为很多平民子弟的首选。
  一些考不上科举的庶族文人也加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素质。
  杨峥还定期培训,让一些等级高的匠人言传身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