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论那种,隐患更大。
  杨旭看了奏表之后拱手道:“兄长开疆拓土,可喜可贺。”
  “你倒是大度。”
  杨旭干笑一声,“兄长一向勇武,颇有父皇之风,夏国距离大兴一万二千里,沿途沙漠戈壁,以夏国的形势,向东不如向西,兄长不会一时糊涂。”
  这话说的极有自信,杨峥愣了一下,颇有父皇之风,看似是在褒扬,其实也带着深深的戒备。
  自己是怎么起来的?
  老杨家人人心中有数。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中原不内乱,自己恐怕现在也还是个护羌校尉或者西平太守。
  杨旭心中有数就行了。
  如果杨旭对杨毅逼的太紧,杨峥心中只怕更不舒服。
  说实话,以夏国现在的体量最多也只能威胁西域,威胁中原就是一个笑话了。
  除非杨毅吞下河中地区,然后再发展个二三十年,倒是有那么一丁点可能。
  不过今日杨旭说出这番话,只怕杨毅没哪个机会了。
  一句话,中原只要稍微有点样子,辽东、漠北、西域机会都不大。
  给中原一点压力也未尝不可。
  “你一定要记住,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你们始终是亲兄弟,不可效曹氏同室操戈!”杨峥也只能言尽于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上司马家自以为吸取了曹氏的教训,大封诸王于内,终酿成八王之乱。
  司马家的内斗比曹氏更狠。
  “儿臣谨记!”杨旭拱手道。
  杨峥遂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言,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如今康居、大宛既然拿下了,该准备进军河中了。
  这是杨峥多年的夙愿。
  杜预的奏表中其实也有请求援军的意思。
  小心使得万年船。
  争夺河中已经失败了一次,上一次准备不足,这一次若是失败,只怕国中的阻力会非常大,时至今日,杨峥不可能不在乎主和派们想法。
  以鲁芝为首的传统士人认为大秦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主张修“德政”,希望大秦停止扩张的步伐,发展国内。
  毕竟国中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开发。
  百姓虽然吃上了一口饭,却并没有脱离饥寒和天灾人祸的威胁。
  鲁芝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陛下武功足矣,极西之地,得之难守,虚耗国力,若不迁徙百姓,十年之后,又沦落胡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