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非常遇春……
  鬼知道还有没有大明王朝。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全军覆没。
  张定边浴血奋战,身披百矢,冒死黑夜驾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逃遁,奔至武昌,立陈友谅的次子陈理为帝,朱元璋乘胜调军围困武昌,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
  张定边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日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
  从此边改名换姓,辗转流离,后在泉州的灵源山皈依佛门。
  享年九十九。
  所以黄昏才敢笃定,如果这座庄园的主家是陈友谅义弟之后,只可能是张定边的后人,算了算时间,这位元末第一猛将还活着。
  大概也有八十岁左右了。
  拳怕少壮。
  黄昏觉得自己现在打一百个张定边么得问题,可他的儿孙就不一定,毕竟这玩意儿有个遗传学在里面,不是所有的猛将之后都像李景隆。
  话说,别看李景隆在靖难之战的灾难级别表现,这货真是虎父犬子么?
  问于彦良,“咱们现在应该统一战线了吧?”
  于彦良苦笑不答。
  大家都是朱棣麾下的臣子,落在陈友谅残余势力手中,难逃一死,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团结一心,争取生机。
  黄昏又道:“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就一点,咱俩别互相扯后腿,只要能活着回去,你也别去跟着姚楚山走向不归路了,去跟杜金明罢。”
  于彦良,“你似乎很自信,能活着离开?”
  黄昏哈哈一笑,“当然。”
  于彦良不解,“你凭什么?”
  黄昏神秘兮兮的摇头,“这可不能给你说,相信我就对了。”
  有个锤子的自信。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过有条活命的渠道,不知道能不能尝试一番,关于这点黄昏心里没底,毕竟不能拿小说当历史。
  地牢里无日无夜。
  有人时刻看守,黄昏和于彦良也无法沟通重要事情。
  为了打发孤独,只能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些琐碎,大概知道了于彦良的出身,其祖父竟然还是位元朝致仕的老臣。
  数日之后,有人将于彦良带走。
  半日后,张扬出现。
  带着老学究管家,站在走道上,对黄昏笑着说道:“我很忙,时间不多,所以你赶紧交待罢,也免得上刑,大家都不好看。”
  都是体面人,死得体面更好。
  黄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张将军在灵源山可还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