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明面上自己可以动用的人力:整个南镇抚司。
  建文旧臣方面,情况还有些微渺。
  首先是女秀才刘莫邪,这个老妪如今被南镇抚司、北镇抚司、郑和的人全力监视,已经无法兴风作浪,只要她稍有异动,针对她联系的人下手,一抓一个准,必然是参与靖难余晖的旧臣。
  其次是徐辉祖。
  这位儒将的立场目前来看,因为徐妙锦姐姐的缘故,即将成为自己的大舅子,可以信任,但又不得不多一个心思。
  万一他所谋甚大,是驸马梅殷那一边的人呢?
  所以可以有所保留的用。
  要知道一点,徐辉祖是和徐皇后同一年死的,以徐皇后的性情,在临终之前肯定要给他求情,他要是没事,徐皇后一死,朱棣念皇后的临终意愿,也该放他,不会在徐皇后死后没多久,也死了。
  说没有猫腻,估计没人相信。
  接下来就是驸马梅殷,这个人在整场的靖难余晖之中,并没有确凿的参与过任何一件事,但如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他就是靖难余晖的最大幕后主谋。
  说不准什么上元大火案,黄金失窃案,景清大殿刺杀朱棣案,都是他一手策划。
  按照许吟的观点,当初针对黄昏的长街奔马案,黑市赏金一事,都不像是景清的做事风格,说不得也是梅殷的手笔。
  只要除掉梅殷,靖难余晖就算了完了。
  对梅殷,黄昏没有仁慈。
  景清之流是书生忠君,但梅殷完全是为了私欲和权利而罔顾人命,所以黄昏愿意救景清,梅殷却是该死。
  在此之外,黄昏还多了个心思。
  他在复盘的纸上多写了个人名。
  电视剧、小说里都有这种例子:最有嫌疑的很可能是清白,最没有嫌疑的反而是最可能的。
  目前来看,梅殷是最有嫌疑的。
  但有个是最没有嫌疑的。
  李景隆!
  如果说梅殷可以和朱棣因为分赃不均而闹出诸多事情来,那么李景隆也完全有可能。
  结合历史知识不难看出。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数次被弹劾,最终黯然离世。
  这当中没有猫腻?
  所以黄昏在复盘的纸上,写上李景隆的名字,并且打算派几个心腹去监视着这位靖难“功臣”。
  在此之外,黄昏复盘了自己准备的人才。
  国子监附近,住了个高贤宁,以后朱棣肯定是要起用的,高贤宁现在看,仅仅是一个有气节的大才而已,但一旦大明扬帆,海外管理需要班底,高贤宁就是人选之一。
  少年王振,善于钻营人心,又有一番身手。
  管理政事不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