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其实是实话。
  朱棣颔首,“这确实像你。”
  大儿子仁厚。
  别说黄昏这样的人,就算是其他臣子,老大也会说情,这一点,朱棣不喜欢——他总觉得,这样的君王适合守成。
  而朱棣的野望,继承人应该是朱高煦那样的人才能实现。
  第364章 神来之笔
  朱高炽又抹了一把冷汗。
  朱棣走回去坐下,问三人,“此事如何完美解决,既不能让安南和番邦知道我们大明伪造国书而不砍头,又不能坏了国家法度。”
  此事确实很难操作,所以朱棣也愁。
  在这件事上救黄昏,颇为有心无力。
  但雒佥和郭资两人是谁,都是在洪武年间出仕的人,在朝堂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哪会没有主意,郭资刚想说话,却听得雒佥道:“臣有疑问。”
  朱棣愣了下,“说。”
  雒佥大声道:“但问陛下一句,使团诸人虽然有功,但他们置国家法度于身外,而行等同于谋逆之举的伪造国书,令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威信岌岌可危,此等大罪,就算有功也不可抵,不诛何为?”
  朱棣略有不喜,“那依你之意?”
  雒佥斩钉截铁,“杀!”
  “不杀不足以振法度,不杀不足以束臣心,不杀不足以平乱象!”
  雒佥态度几位坚决。
  朱棣沉吟不语。
  一旁的郭资微微苦笑,咳嗽一声,“雒尚书,此事不能如此片面——”
  话音未落,雒佥冷道:“律法重要,还是臣子重要,律法是国家手段,若是开此先河,失去威慑力,那么大明律法将形同虚设。”
  郭资耸耸肩,退了两步,得,你有理,你来。
  内心深处却有些责怪雒佥。
  郭资和雒佥两人,虽然都是行部尚书,但洪武年间,郭资就已经是北平布政使,朱棣还没靖难,郭资就已经归附,靖难之时,郭资第一个投降拥护,并在北平辅佐朱高炽守城,靖难三年,郭资主管军饷诸事朱棣即帝位,任郭资户部尚书,兼掌北平布政司。后授命郭资筹建北京城,任行部尚书,统六部事。
  从某方面来说,他比雒佥的地位要高一些。
  雒佥算是副手。
  这并不是郭资责怪雒佥不给他面子,而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其他人不知道,郭资作为北平布政司,这几年在顺天这边经营得极好,很少有事情瞒得过他。
  是以他知道,雒佥和京畿那边的某位殿下走得很近,只不过还无人知晓而已。
  朱棣面无表情,道:“雒尚书言之有理。”
  这就是为何连朱棣也觉得要救黄昏不容易,因为想杀黄昏等人的理由实在是太强大,强大到连君权都压不住。
  朱棣不是暴君,所以他没法用皇权来封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