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棣眼睛一亮,“朕反复思考过,你认罪之后,确实没有任何后手可以破局,只有朕的旨意才能让你死里逃生。”
  心里多少有些感动。
  古往今来,大多只有天子相信臣子,把一些重要的东西交给臣子,很少像黄昏这种,把一切都交给天子来定夺。
  他是何等的相信朕。
  也就是说,黄昏相信朱棣一定会救他,这是超乎君臣的信任。
  这也是朱棣被逼迫现身也不是很愤怒的原因之一。
  黄昏叹道:“臣也没办法,毕竟出使之后归来,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能因为这件事一直被束手束脚,迫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陛下赎罪。”
  朱棣一瞪眼,“你罪大了,怎么赎罪都是个死。”
  黄昏耸耸肩,你说了算。
  朱棣越发没好气了,“翅膀硬了,现在在朕面前都敢不检点礼仪,等将来你是不是还要更加霸道,要不这大明天下的君王的龙椅让你来坐?”
  黄昏干笑一声,“不敢不敢,龙椅是陛下的,永远都是,千秋万载,亿万年之后,龙椅是某位殿下的,大明的江山国祚,必将千秋永存。”
  这马屁拍得……太露于痕迹了。
  朱棣却很爽。
  这比那些不着痕迹的马屁拍得朱棣更爽心,其他人拍马屁,是为了取悦于他,而黄昏这马屁,明显就是为了拍而拍,毫无诚意可言。
  但朱棣就吃这个调调。
  叹道:“你我其实心知肚明,哪有千年不死的君王,求长生的秦始皇怎么样,尸体运到咸阳,需要鱼干压住臭味,不凄凉?”
  顿了下,“古往今来,没有在位百年的君王,也没有千秋不灭的王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不变的规律,朝代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大明王朝也一样,你说有多少年的国运?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可终究还是会有那么一天,所以啊……”
  朱棣看着沉默的黄昏,叹道:“所以啊,朕要做的其实一直就只有一件事,尽可能多的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执掌的大明国祚,能尽可能多的延存,哪怕是只多延存几十年也好。”
  黄昏大为意外。
  他没想到朱棣竟然还有这等觉悟,都要考虑这货是不是教政治的老师穿越了。
  于是点头道:“陛下所言确实有理,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尽可能的给子孙后代保留更宽广的疆域,以我看来,未来的世界,宽广的疆域能保证后人们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才能让他们不会为了资源而陷入困境。”
  朱棣若有所思,“你最早说你可推知后事,今日你我君臣二人,仅做闲聊,你来推知一下,我大明数百年之后的光景。”
  黄昏心中一惊,我擦,这玩意儿怎么说?
  我总不能说你很喜欢的太孙生了个瘪犊子,打敌人不擅长,杀自己人很厉害,把于谦给祸害了吧,也不能你老朱家的崇祯最后让满清入关了吧。
  心思电转,笑道:“这要看陛下能做到哪个地步,若大明止步于当下盛世,国运昌隆数百年甚至千年也无不可,若陛下做到始皇帝也不曾达到的千秋霸业,大明走向一个崭新未来,也不是不可能。”
  话还是要说好听点。
  大明有个锤子的千年国运啊。
  第390章 这是一道送命题
  朱棣也没多想。
  毕竟他从没信过黄昏神棍的那一套,人,怎么可能推知出几百年后的事情来,就是现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推背图》,也有待商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