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溥这一计献策,太过凶险,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覆之境,别说杨士奇说过此计不可轻易施行,就连杨溥自己都没有十全的把握。
  所以朱高炽也不敢轻易采用,才冒着风险来找黄昏帮着参谋一番。
  朱高炽相信,黄昏虽然没和他联系,但绝对支持他为储君。
  因为朱高炽明白一个道理。
  当下大明,开疆拓土有父皇和黄昏两个人,再有千千万万出生入死的将士,够了。
  但是守成,非自己莫属!
  老二不行,老三更不行。
  这是朱高炽的自信。
  朱高炽相信,黄昏也一定看清了这个道理,要不然不会走出盐官镇那一着棋来,只是朱高炽还算有疑惑,黄昏既然要扶龙于自己,为何从来不接近自己。
  扶龙之臣,难道就不想在自己登基之后获从龙之功?
  想不明白。
  哪怕是朱高炽这样的人,也看不透黄昏这个人。
  所以他的自信有些过头。
  第539章 苦口婆心劝储君
  黄昏扶龙,从龙,其实没考虑过事后获得泼天大功。
  也是自信过头。
  黄昏认为他在永乐朝期间就能做到人间臣子第一人,天子朱棣,朱棣之下,千万臣子之中,黄昏独立山巅。
  于山巅享受百年孤独。
  这是理想状态。
  非理想状态下,天子朱棣容不下自己功高欲盖主,于是大明天下天子是朱棣,但中南半岛乃至西洋诸地,姓黄!
  黄昏从一开始走入仕途,谋划的都是生前身后事。
  最远大的野望,他瞄准了世间最好的两块地之一。
  一块是大明,属于朱家。
  但另外一块地在北美洲。
  因为现在哥伦布还没有发现那片土地,要在本世纪末,所以黄昏还有很多的时间来布局,可以抢先在前。
  这是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北美洲距离亚洲实在太远。
  想远了。
  问朱高炽,“不知道杨侍读是何计策?”
  先前称呼杨溥为先生,是因为吴与弼拜师之事,现在讨论政治,那么便是同朝臣子,理应尊称姓+官职,太子洗马是东宫属官,所以还是称呼侍读比较尊重人。
  读书人更喜欢翰林侍读之类的官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