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巴尔和斯塔区域处处见烽烟。
  从大地之上俯视,你会惊奇的发现,徐辉祖麾下零散的兵力,看似都在无意识的溃逃,但最后落脚点连起来,就像一朵巨大残花的花瓣,恰好封住了鞑靼大军向西方草原深处逃窜的路线。
  尤其合围之后,这五万多兵力就像害羞草的花,被人触摸一下,立即开始闭拢花瓣,彼此之间迅速打开通道衔接在一起,形成坚不可摧的防线。
  阿鲁台若是大举进攻,也可能会摧毁这层防线,但就会给朱棣、丘福、朱高煦他们时间从背后来夹击。
  徐辉祖这一着战术,堪称兵神!
  而身在战局之中的朱棣大概也没想到,他这一次的大迂回会在史书上留下和“火烧赤壁”一样高度的评价,更是成为了后世迂回作战的典范。
  大队兵力牵制,精锐尖刀迂回封堵、斜插,看似简单,但在战场上若是灵活运用,对局势的改变绝非字面上这么简单。
  不过,朱棣这一步棋走得很险,因为是用左翼上万大明将士的鲜血来造就最后的合围优势,为全歼打下基础,敢于如此布局,需要对自己麾下雄师的战斗力有绝对自信。
  朱棣当然自信。
  可被合围的阿鲁台还没发现他已经成了笼中鸟,再也无法高飞,他的骑军被合围之后,失去了战略纵深,就如苍鹰没了翅膀离开天空落地。
  但他很快知道了。
  巴根和失捏干率领的两万骑军直扑朱棣率领的骑军,信心爆棚,朱棣率领的大明骑军不足万人,又是远奔疲劳之师,且大明骑军战力不如草原铁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两万打八千,分分钟踏碎。
  巴根和失捏干分成两线,各一万铁骑,成犄角方向,欲要将大明骑军撞碎,同时不给朱棣撤离的空间和时间。
  一切多很正常。
  除了朱棣的布阵让人看不懂,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巴根和失捏干认为朱棣会选择用少量兵力牵制,大部队撤向丘福的援军方向,避战等待增援,同时也能继续保持围堵己方后方的大势。
  但朱棣没有。
  朱棣竟然摆开了阵型,八千人两分如牛角,也便罢了,毕竟以少量兵力迎击优势兵力,牛角型的以点破面阵型确实容易凿穿敌军的进攻线,但是朱棣的骑军极其怪异。
  散得很开!
  就像一张千疮百孔的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完全是在找死。
  巴根和失捏干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为了身后十数万儿郎,必须冲破朱棣这一面骑军的围堵,才能绝境逢生。
  朱棣和郑亨,各在一条牛角前。
  朱棣身后,是成队形展开的神机营骑军,人人手执火铳,还背负一支火铳——为了达到更强的战力,在大迂回之前,从步卒中调用了九千支火铳,可惜,因为长途奔袭,非战斗减员了几百人。
  身后的队形很奇怪,犬牙交错。
  眼看着一群黑压压的铁骑冲了上来,大地声如雷,草皮飞舞,泥屑激射,天地之间一片萧杀,朱棣没来由的感觉到热血沸腾。
  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如此熟悉。
  但是朱棣没有动。
  尽管他此刻已经可以看见对面铁骑的骑卒搭上了弓箭,抵达差不多的距离后就会齐射,他还是不急,只是挥起手,示意身后儿郎做好设计姿态。
  眼看敌军越来越近,接近八百步左右,朱棣对身边的传令官低吼一句,“开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