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瞻基想都不想,“垂死病中惊坐起,棺材板盖不住我!”
  黄昏愣住。
  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少年人,意气风华,想什么说什么,真好。
  狗日的青春啊。
  可惜老子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了,嗯,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鸟。
  想了想,觉得还是可以提醒他,“以后,多年以后,那时候我可能老了,这偌大的江山,辅佐你的臣子再多,你也是一国之主,没人再能主宰你的意志,我只希望那一天,你要记住一件事,远离一个姓孙的女子,若是爱情所在也无妨,那就一定要好好教育未来的太子,让他远离宦官!”
  若是孙皇后的崛起不可阻挡。
  那就解决宦官王振。
  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从扇面渡带回来的那个如今执掌东厂的王振,虽然因缘际会成了宦官,但观其行迹,不像是将大明带入深渊的罪魁祸首王振。
  真正的王振还没出现。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用担心,随着蝴蝶翅膀的扇动,孙皇后很可能走不进天家皇室,就算走进去了又能怎样?
  等朱瞻基登基,自己已是三朝元老,最重要的一点,根本不存在堡宗的土木堡事件,因为漠北已是大明疆域。
  虽然如此,还是要提防。
  毕竟历史的洪流,没有土木堡,也许会有金火堡呢……
  小心驶得晚年船。
  朱瞻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好问什么,反正他是不信黄昏可以未卜先知的人,只道是黄昏劝谏自己远离美色。
  这是忠言,而且不逆耳,为何不听?
  第1030章 永乐十三年弹指一挥间
  朱瞻基真实心思如何,黄昏没空去管他。
  永乐不止二十二年。
  朱高炽会不会也被逆天改命不好说,主要是朱高炽的早逝他自身身体原因占很大因素,其次才是当储君期间的劳累以及朱棣随时要换储带来的心理压力。
  既然朱棣的永乐不止二十二年,搞不好朱高炽会和朱标一样。
  朱瞻基也会是太孙登基。
  但很大概率不是朱允炆。
  所以在长平这边带朱瞻基,黄昏是真的不余遗力,在政治上和民政上,只要是他懂的,一股脑的交给朱瞻基。
  因为长平是黄昏第一个地方任地,政绩很重要。
  关系面子关系前程。
  所以黄昏格外用心。
  时代商行也知道东家的心理,是以永乐十三年,时代商行通过商业途径,将大量物资送到兀良哈区域,丝绸、棉麻、番薯、水稻、麦子、盐铁……只要是长平区域有需求,时代商行就不计成本的运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