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日朝会,在京畿的官员几乎都出席,因为东宫那边早就得到了朱棣的提点,朱高炽心领神会,这一次大朝会也把太孙朱瞻基带来了。
  长平布政司的右使,当然有资格出席朝会。
  很快,有人启奏。
  都是些小事——其实朝堂之上哪有小事,不过在此刻的朱棣心中,除了北伐主帅人选的事情都是小事,这涉及到自己给孙儿铺路。
  工部那边,汇报了中南半岛开采矿产的诸多事宜,全是一派利好消息,已经有第一批钢材通过木制大驳船从海路运往大明,同时还汇报了关于在兀良哈区域开采矿产的事情。
  朱棣一一回复。
  至于在兀良哈区域开采矿产,朱棣觉得黄昏曾经说过的话有道理:兀良哈区域的掌控远在中南半岛的掌控力度之上,所以兀良哈区域的矿产资源只是象征性的开发。
  先用中南半岛的。
  因为你不知道中南半岛还能在大明的掌控中多少年,早开采一点多开采一点,国内就少用晚用,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点福利。
  矿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户部的人汇报了去年的人口、户籍变化、以及赋税等诸多事情,都是好消息。
  吏部的人又出来叫苦。
  朱棣也没办法,老子已经开了很多科举了,还缺人也没办法,这个事情只能慢慢来。
  然后就是礼部的人,对于科举改革的事情汇报。
  这事大部分是支持的。
  之后是工部道路司的司长出列汇报,关于官道修建的事情,除了报喜之外,还报忧:有些地方的官道修建确实太难,导致工程量增大了数倍,关键有些地方增大工程量都没有用,悬崖峭壁之间,如何衔接?
  修桥。
  但以道路司的技术水平,或者说以时代建筑的水平,有些地方也依然无法跨越天限,还有一个受限于交通,很多物资运不上去。
  朱棣暗暗头疼。
  这事吧……工部那边专业的人士都在叫唤,自己也只有看着干瞪眼,得了,等黄昏来了,问问这小子,看他有什么良策。
  话说,黄昏这小子怎么还没来。
  昨天自己暗示他那么明显了,他也配合了,为何今天这个大朝会他不来,他不来的话,老子怎么把太孙推上去?
  看了一眼身边的康宁。
  康宁秒懂,趁着刑部的人汇报春节前后全国各大重大案件的功夫出了奉天殿,如果黄昏还没来,康宁就要去黄府将这位大官人请来。
  不过刚出奉天殿外的广场没多远,就看见黄昏来了。
  康宁松了口气。
  奉天殿这边,朱棣正在听户部侍郎汇报今年各地的春耕事宜,迅速处理了几个地方的灾情,就见康宁带着黄昏进殿。
  朱棣暗暗蹙眉。
  这小子怎么像个软脚虾一样,走路完全是飘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进殿门的时候,脚下一个虚软,差点跌坐在地。
  转念一想,肯定又是小宝庆昨夜任性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