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朱棣秘旨陕甘一带的朱高煦和靳荣,随时备战。
  并旨意到奴儿干,让亦失哈做好准备。
  而在庆州那边的张辅,也接到圣旨,迅速聚拢战斗人员,准备汇同亦失哈的兵力对鞑靼区域展开反攻,如果需要,可以在延平周边区域设立防线,谨防瓦剌破开独石关南下。
  太子北上的当天,朱棣在乾清殿开了个小朝会。
  人员众多。
  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府在京高官,以及出征中南半岛后得胜归来的徐辉祖都出席这次小朝会——狗儿和沐晟还在中南半岛掌控局势。
  小朝会上一片热闹。
  几乎所有官员都在弹劾黄昏无能误国,还忽悠太孙殿下抗旨,着实应该重罚——这和私怨无关,黄昏这一次的北伐,在众多臣工眼里,真的是罪该万死。
  唯独一人沉默不语,徐辉祖。
  朱棣看着吵闹成一团的众位臣工,沉默了一阵,才道:“其实朕已经接到姚少师的章折,他和大家不一样,他认为北伐才刚刚开始,而且他认为,瓦剌必亡。”
  姚广孝?!
  乾清殿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起来。
  不过旋即又沸腾起来。
  一位读书人出声的侍郎破口大骂,读书人,气氛得连矜持都不要了,“他姚广孝一个和尚知道个屁,局势都如此恶劣了,好不容易经营了多年的鞑靼区域被马哈木掌控,我大明要想再打回撒儿都鲁,面对钢铁城池和十万瓦剌大军,没个三十万的大军就别想了,就算能打下来,也会有数万儿郎场面关外,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黄昏无能误国!”
  说到激愤处,这位侍郎索性一屁股坐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妖臣误国,妖臣误国啊!”
  朱棣无语。
  但也有些感动,这样的臣子至少是爱国的。
  起身,走出书桌前将那位臣子拉起来,“爱卿莫急,形势虽然不好,但也不是不能挽回的,别忘了,我们在中南半岛那边,其实还可以抽调一二十万人北上,如果再征召中南半岛的青壮组建军队,至少能凑出五十万人,国库的钱财也可以支撑起这个军队体量,所以不用太过焦急,只要咱们这一次解决了马哈木,大明的关外将一劳永逸。”
  第1070章 大国重器!
  说起来轻松。
  众臣工都在心里暗暗腹诽,现在瓦剌占据了顺平和延平城市群,其中顺平是用钢筋水泥打造出来的钢铁堡垒,是连火炮都轰不开缺口的城池,再想从瓦剌手中拿回来,谈何容易。
  一片大好局势,被黄昏祸祸完了。
  别看朱棣说的轻松,其实他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姚广孝根本没说过那番话。
  不过是他稳人心的说辞而已。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朱棣也感觉到了:自己高看了黄昏。
  这小子……真就是个军事庸才!
  关外的大好形势已经被他毁于一旦——朱棣也不知道,黄昏到底是什么人格魅力,能让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抗旨。
  局势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还是商讨如何收服延平和顺平。
  正思索间,康宁匆匆进来,“陛下,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求见,说有关关外的战事要亲自向您启奏,见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