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些时候,致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黄昏笑了,“先谢了。”
  ……
  ……
  朱瞻基还是没有选择亲自去见朱棣,写了封密信,着人快马加鞭,用最快的方式将他对宁德事件的处理方式汇报给朱棣。
  而朱棣此刻已经在前往顺天的路上。
  接到太孙密信后,朱棣敏锐的将左右退下,只留下马鎏在一旁侍候。
  看完信后陷入沉思。
  朱棣以为,朱瞻基过去后,大概率也会立即调兵,将宁德那边的建文旧势力清扫一空,直到朱瞻基来信,朱棣才明白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确实,孙儿考虑的很周到。
  自己靖难登基,本来就有那么一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允炆的行踪是朱棣这些年难以释怀的心病,生要见人活要见尸。
  最好的结局就是朱允炆悄悄的死在无人知晓的地方。
  这样后人就会认为朱允炆在奉天殿大火中身亡了。
  那是他自杀。
  我朱棣只是靖难清除他身边的奸臣,可没有对自己的亲侄儿下手,后人也不会因此对自己有什么贬损形象。
  但现在问题来了。
  允炆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他要是真的破釜沉舟弄个鱼死网破,固然不影响生死结局,但自己会在历史上留下李二那样的名声。
  唐太宗李世民,何等的英武,然而玄武门亲自射杀李建成,一样让后人非议。
  朱棣不想这样。
  他还是当初的心思,婊子当了,牌坊还是得立起来。
  而根据太孙朱瞻基的分析,如果这件事来硬的,确实存在着朱允炆被自己派兵杀戮的消息走漏到民间的可能。
  还是得让朱允炆自己去见太祖。
  而且还得让他下旨意,安抚好追随他的人,不让那些人搞事。
  也就是说……
  给朱允炆一个保证,保证不杀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然而这一万多人及其家眷怎么处理?
  思来想去,朱棣觉得朱瞻基信中提及的那个建议不错。
  福广那边出现了在海外还有一个崭新陆地的流言——这个消息其实朱棣已经知道了,锦衣卫遍布全国,这么重要的消息朱棣怎么可能会忽略。
  想到这里,朱棣忽然发觉,就把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及其家眷全部流放到那些地方去,貌似是最能让朱允炆相信的操作了。
  朱棣心中忽然一动,黄昏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一直在图谋的就是那片还没有开化的土地?
  既然这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