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王是很在意这些东西的。
  而户部和工部,则要根据钦天监那边观天象得出的结论,整合信息资源,针对性的对全国各地的气候和日常进行资源调配。
  比如钦天监各地的信息汇总到应天钦天监后,得出某个地方风调雨顺,某个地方的旱情会持续多久,某个地方的洪涝灾害要持续多久,然后户部和工部就可以根据这个结论去补款做什么民生工程,或者赈灾之类的事情。
  朱高炽已经众多朝政知道,王射成的擢升,少不了汉王朱高煦的功劳,不过也没放在心上,钦天监基本上没有权柄。
  唯一能说的,就是借助天象来泼污臣子和太子。
  然而这种事……
  朱棣又不是傻子,基本上不会信,除非抓住了证据,而王射成也不会那么傻,所以钦天监最大的作用,就是未来某一天,给朱高煦“靖难”之类的操作,弄个糊弄百姓的借口出来。
  朱高煦如今跟随朱棣在奴儿干区域,王射成不能出京,所以一直呆在京畿,今日来看火车试车,是因为昨日夜里观过天象,今日必有非常之事发生,按照方位来看,就是试车的地方。
  所以他内心很惬爽。
  觉得今天这个试车搞不好要出点大事。
  至于出现刺客什么的,王射成不作此想,京营和锦衣卫以及东厂不是吃素的,不管什么立场,太子要是遇刺身亡,这三个部门的人都得掉一大批的脑袋。
  朱高炽哪知道这些。
  剪彩。
  没啥异常发生,然后一众人掀开红布,火车第一次面相世人,一时之间就嘈杂了起来,不止围观百姓惊叹莫名,官吏们也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火车,基本上就是另外一个泰山号的翻版。
  五节。
  除车头那一节稍微短一丢丢,其余每节长三丈有余,按照工部多年前新制定的长度标准来说,就是十米,宽虽然不足一丈,但也有两米出头。
  每一节车厢有一个衔接的地方。
  车头顶了个大耳朵。
  大部分框架是钢铁材料,而透过车窗可以看见里面又有很多地方是用的木材,显然是为了减轻火车的自重,提高载重量。
  这是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
  除了见过泰山号的人,从没见过世间还有如此梭长的交通工具,什么自行车三轮车,和这个一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哪怕见多识广的朱高炽看见身畔的火车,也由衷的叹了一句。
  天工开物!
  这究竟需要何等的技术和思想,才能设计生产得出这样的火车,在此之前,世人从没想过,可以把交通工具变得如此庞大。
  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靠牛马来拉。
  是用那种蒸汽机。
  而且看这体量,一辆火车拉松的物资,至少也是百辆马车的量,如果拉人的话,拥挤一点,一节车厢可以拉个一百人多人不成问题。
  四节车厢可装五百人。
  一万的兵力,二十辆火车就可以完全装上,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需要牛马,也就是说可以昼夜驰骋,不过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此,还要看它的速度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