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请长官指示数量!”
  “先来20万斤。”
  “是!20万斤!”
  这一刻,毛将军大张着嘴,再也装不住了。
  第593节 定约
  往日里毫无人烟的冷清海滩上,此刻一片喧嚣。
  密密麻麻的土著拥挤在码头,将这处破烂的人造建筑围了个水泄不通。
  唯一留出来的通道,是运粮食的道路。
  一身褴褛的男人,扛着沉甸甸的米袋,露出一口烂牙,咧着嘴从人墙中穿过。两边同样装扮的人,拢着手,嘴里发出各种各样欢乐的怪叫声,遍布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
  镜头晃过码头,来到海滩后的山脚。这里已经临时垒起了好多石块搭成的灶炉。人们这一刻不再惧怕浪费卡路里,将石头和木料统统从背后的山架搬到了山脚。
  广鹿岛是长山列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淡水资源充足,植被茂密。所以当灶炉搭好后,相应的泉水也都准备好了。
  接下来,土著们现得现用,从大船上领到的豪华大铁锅被架上炉灶。然后烧水,淘米,下一刻,白花花来自广南的机制脱壳稻米,就被倒进大铁锅中。
  用一壶水去浇一摞纸,如果为了节省水的话,那么位于中间的纸就不会被浇透。看上去好像纸都湿了,其实核心没有改变。
  这个实验的本质就是:既然要下本钱,那就一次下足,抠抠索索反而会在关键时刻坏事。
  这个道理穿越人士自然是懂的,所以包括大铁锅在内的高档日用品,这一趟都送下了船。
  在十七世纪,直径达到一米的双耳大铁锅,是任何势力都需要重视的战略物资,因为其中蕴含的金属工艺非常高。通常直径超过半米的锅,价钱就要打着滚往上翻了。
  更遑论穿越者的大铁锅是工业化制品,精炼铸铁无杂质,质量上乘,锅底厚重耐用。
  这样一口能传家的高档大锅,在天津骡马大市,能轻松卖到15两银子以上。一旦运到关外、塞北、漠北这种地方,这样一口锅能换来几匹好马。
  所以说,这次某势力为了布局东江镇,也是下了本钱的。
  当然,既然下了本钱,就要考虑回报。那么伴随着铁锅一起到来的,还有赵铁锅。
  赵铁锅是锦州人。此君在全家被老奴杀光之后,就常年在文龙大帅麾下和建奴作战。到后来大帅故去,赵铁锅作为大帅亲卫一员,事后自责不已。再加上东江镇当时乱做一团,于是他选择离开东江镇,搭船渡海去天津卫混一口饭吃。
  结果阴差阳错时光轮转,几载之后,赵铁锅这个老光棍,却再一次出现在了东江镇的老少爷们面前。
  今日的赵铁锅,高大的身材比当初更加壮实,看上去猛恶了不少。好在除了一脸黑胡子被刮得干净之外,赵铁锅性格依旧和当初一样豪爽健谈。此刻他正解开军大衣纽扣,大马金刀地坐在一根大木上,一边烤着身旁灶里的火,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单口相声。
  “那硕托部整整冲了一夜啊,一夜!老子就在三屯营城楼上打了一夜枪,喏,瞧瞧,脸都熏黑了!”
  拍了拍自家那张黑脸,看到周围一圈老弟兄眼都不眨地看着自己,赵铁锅愈发来劲:“硬生生守到晨光时分,老子眼利,眼看着贝勒爷要全军上马夺路逃命,便急忙去禀告我家营长……将主。”
  “本以为咱爷们要出城拦阻,谁知将主掐指一算,便说,随他去吧,儿郎们跟着便是。”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虽然听众们这之前就已经见过了被传阅九边的硕托人头,知道硕托最终还是挂了的;但是今天有幸能听到亲历此事的赵铁锅实况录播,对于十七世纪极度缺乏信息传播和视听娱乐的土著来说,同样是紧张不已。
  于是看到赵铁锅卖关子,马上有不下十个人焦急地问道:“如何了?如何了?”
  “哈哈,待老子牵了马尾追上去,却是那贝勒爷,在山道上被曹大帅亲领的家兵堵了个正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