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依旧穿着坐蟒袍的曹川曹皇帝,笑呵呵拍了韩小波的肩膀:“你先走,我后面就去江南坐镇,免得那帮士绅瞎跳腾。”
  一旁眼中带着鼓励神色的夏首辅,最后不放心,还是又叮嘱了韩小波几句:“你这一去摆席,大概要招待两三桌客人……鬼知道一共有几桌。所以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及时和后方保持联络。”
  “是,一定注意!”
  一刻钟后,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由三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北伐舰队,出航了。
  这个时间点,距离清兵正式叩关的八月十五,还有整整五天。
  五天时间,船队肯定赶不到遥远的天津,即便中继站上海都赶不到。
  所幸现在是夏季,北上是顺风。再加上沿海航道熟悉,蒸汽船队沿途都有大港可以补给煤水。所以这一路,北伐船队保持了六节以上的航速。
  最终,出发后的第八天,北伐船队顺利赶到了上海港外海。
  原本以为要一路奔赴天津的符有地,不曾想,只在上海港休息了一天。
  十九日这天,符有地和部分狱政同僚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换乘:由两艘战列舰、四艘高速巡洋舰,外加十余艘运输船组成的长江舰队,搭载着数量为两千的开拓军和大量军粮,正式闯入了长江。
  长江舰队的目的地很明确:武汉三镇。
  对于致力于迅速平息明末乱世的穿越众来说,原本历史上,张献忠这种流窜湖广、江西,最终入蜀一路搞大屠杀的行为,是必须要阻止的。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现在才是1636年,张献忠之流还在甘陕和官军打拉锯战。只要大燕国及时派遣部队进驻武汉三镇,就能卡住所有流寇南下湖广、西窜入蜀的道路,将彼辈限制在陕洛等地。
  这次的初航只是探路。一俟航道打通,部队在武汉站稳脚跟,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人员、火炮和粮食被调集过去。
  出航后的长江舰队,杀气腾腾。眼下这个节骨眼,除了没有公开举旗造反,曹大帅麾下的部队已经不再有任何顾忌。舰队就是奔着打通长江航道去的,两艘战列舰已经做好了炮轰镇江要塞的准备。
  不过,对于糜烂已久的明国水师来说,这一场仗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南京城里的各路大佬,想必也是明白局势懂道理的聪明人,大约不会让那些破烂江防部队往战列舰的炮口上撞。
  八月十九日,长江舰队出航。
  一天后的八月二十日,规模更大,增加了五千陆军的北伐舰队,再次从上海港启航。目标:天津大沽口。
  这一刻,北方长城最重要的天险喜峰口,已经被清军攻占四天。
  ……
  有关于万里长城上的诸多关隘,在历史各时期的侧重点,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喜峰口,毫无疑问就是明清战略交锋的网红热点了。
  从导航地图上看过去,后金的战略选择,一目了然。
  首先,位于盛京(沈阳)的满蒙大军想要南下,最近也最平坦舒服的道路,无疑是沿海的辽西走廊。
  可辽西走廊不是那么好走的。这条道不但盘踞着关宁军主力,还修建了一系列连锁堡垒+城池,可谓是步步泥泞。
  历史上,终明一代,虽说屡屡围绕此地获得战术性胜利,但后金政权始终无法打穿辽西走廊……直到那一天,吴三桂亲自下令放开山海关,与满蒙大军一起,击败了李自成主力。
  既然地图最右边的辽西走廊走不了,那么想要入关抢劫,后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行军路线往左边捎捎,钻丘陵了。
  燕山以北的丘陵地带,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蒙古大沙漠。除非想要穿越大漠去山西转一圈,否则的话,出沈阳,走丘陵,最终穿过喜峰口,就是后金到达明代京畿的最佳路线了。
  这一条路线,是后金多次入关的主干线路。和后世g101的线路有重合:平泉-朝阳-阜新-沈阳。
  后金兵马对于这条路线,是走熟了的。沿途大多是河谷地带,好走。最关键的是,沿途还有凌河、青龙河可提供大军饮水。
  路的终点,就是高海拔的喜峰口天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