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脸色顿时有点白的李老爷,一马当先,急急往山下跑去:“快走快走,别忘了把内存卡收好。”
  这边厢一群人分工明确。端着scar突击步枪的特种士兵,迅速护着大佬先行走人。其余大佬带来的人,分出几个将崇祯抬上了折叠担架,还有两个人左右架起王承恩,大家一股脑下山了。
  煤山脚下,负责警戒的骑兵望见人下来,急忙解开拴住的马缰。很快,李大嘴这些人上马,皇帝和王承恩也被塞进了单独的一辆四轮马车。
  骑兵队长紧接着一声唿哨,马队便排出一个箭头型,护着中间的大佬和马车,向宫外冲去。
  就在马车将将启动那一刹,跌跌撞撞不知从哪里钻出了浑身煤灰的卜大醒:“贼子休走!皇上,臣来护驾……!”
  扒住车辕的卜大醒,赶上了去天津的末班车。
  目送马队远去,北京站刘队长,和几个一身补丁的手下,终于长吁一口气:“爷爷奶奶祖宗们终于都送走了,也不知皇上那里能不能挣一份人情。”
  “都散了吧,把武器藏好,按照四号预案潜伏。”
  “是。”
  ……
  实际上,怕死的李大嘴多虑了,眼下的境况远没有那么危险。
  李自成部是从城西进门的。巨大的京城,即便是外城,也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一一占领。进城的部队还要顺便灭火:李闯王如今不是流寇了,要经营天下了。
  而李大嘴是往东边去的,这一路上能跑的人现在都跑光了,反而没什么事。
  一柱香功夫,李大嘴团队绕行至东便门,大摇大摆出了京城。沿途打家劫舍的乱兵和混混看到轰隆隆的马队过来,纷纷星散,后者连枪都没有机会开。
  当天入夜时分,李大嘴至廊坊。
  到了廊坊,所有人先松了口气:天津方面派出的两个骑兵连,正在这里接应。
  骑兵连带有足够的替换马匹。这时候也不可能在廊坊留宿,所有人只好咬牙赶路。
  就在这个混乱的夜晚,大地上有许许多多人家彻夜无眠。更有某势力麾下的城市,沿着电报的蔓延,陆续开始了躁动。
  漫长的一夜,终将过去。当赶路的人望见天边鱼肚白时,华夏大地上,也同时孕育出两个刚刚分娩的新生政权。
  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晨时,大顺皇帝李自成,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龙袍,缓缓坐在了皇极殿内的龙椅上,开始接受百官朝贺。
  同一时间,位于上海港的行在,礼官对着麦克风,念出了曹川称帝的第一道诏书。
  行在内,大燕皇帝曹川一身龙袍,端坐于上。行在门前至港区大道长长的水泥路面,跪满了密密麻麻的官绅、士民乃至军人。
  与此同时,所有曹氏控制区内的城市,无论北方寒冷的东江诸岛,还是极具工业风的广州新区,抑或是南洋热风下的立锥堡,各地政府连夜组织起来的万民叩拜活动,在这一刻统一开始。
  曹川登基当天,共发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登基诏书,先是将崇祯自尽一事公告天下。其后诏书言明,尽管崇祯被救,但自他上吊那一刻起,大明国祚就此断绝。
  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值此神州板荡之际,有燕人曹川上承天命,下孚万民众望,在臣民拥护下,得以自立为帝。
  诏书明示,曹川称帝后,立国号为“大燕”,改元“天华”。定始皇历(大燕历)为国家公历,划江北特区为首都。以五等爵分封群臣。
  诏书明示,大燕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首任宰相为保守党党魁、天下兵马大元帅夏先泽。
  诏书上还明示了大燕国旗、国徽、国歌等一系列早已准备好的内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