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心推翻朝廷的大贤良师居然和朝廷有联系,这样的内幕足以让杨奉的世界观出现动摇。
  这正是刘协的用意所在。
  要将白波军收为己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信仰上的共识。
  如果有条件,他不介意搞一次大贤良师托梦之类的把戏,反正太平道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
  等杨奉稍微定了神,刘协说起了《太平经》的历史。
  这些信息一部分来自刘协本人,一部分来自他后世的阅读。
  如果说明君贤臣、英雄美女是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演员,那《太平经》的历史就是一根不可忽视的故事线。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细节,追踪到最后都和这部道经有关。
  儒学是精英的政治哲学,《太平经》则是底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思想大杂烩,更贴近时代底色,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所有人,和儒家的五行学说相表里,最后汇成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天当立之黄,与曹魏的黄初之黄、孙吴的黄武之黄,本是同一个黄,都表示以土命代替大汉的火命,蜀汉以汉室自居,不存在革命的问题,所以刘备的年号为章武,不用黄字。
  刘协不会和杨奉说那些还没发生的事,他只是大致解释了一下《太平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为什么这部经书会落到张角的手里。
  杨奉听得目瞪口呆,脑子乱成一团,自信心也被摧残得所剩无几。
  如果是说别的,他不懂也就罢了,偏偏说的是《太平经》。
  这让他无地自容的同时,又心生疑惑。
  天子为什么会对《太平经》这么感兴趣?
  面对杨奉的疑问,刘协轻轻叹了一口气。“乱世求太平,小民如此,天子也不能例外。朕觉得,黄巾之变已经过去十多年,黑山军、白波军还在战斗,这太平道想必有些道理,或许有助于大汉中兴。”
  刘协开了个玩笑,缓和一下气氛。“将军能满足朕这求知问道之心吗?”
  杨奉茫然地眨着眼睛,半晌后才反应过来,连声说道:“臣尽力,臣尽力。”随即又想起自己的来意,连忙说道:“陛下有向道之心,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眼下这形势……”
  刘协含笑点头,就等你问这句话呢。
  “将军,你想要太平,还是想要富贵?”
  杨奉摸着胡须,讪讪地不说话。
  他既想要太平,更想要富贵,只是在天子面前,这话说不出口。
  “朕听说你和太尉同出一脉,都是弘农杨氏子弟?”
  杨奉的脸顿时臊得通红,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其实是河东杨县人,对外宣称是弘农杨氏支族只是他一家之言,弘农杨氏根本不承认。太尉杨彪、侍中杨琦都不愿意正眼看他一眼,更别说当他是本家了。
  这话居然传到天子的耳中了?丢人啊。
  杨奉无地自容,头低得几乎要折断脖子,下巴几乎戳破胸甲。
  “将军可知弘农杨氏是怎么起家的?”
  杨奉心乱如麻地摇摇头。他只知道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名震天下,哪里知道弘农杨氏是怎么起家的。就算知道,他现在也没心思回答,只想着找个什么借口,赶紧离开这里,多得丢人现眼。
  “将军,杨家先祖杨喜本是高皇帝麾下一骑士,随高皇帝讨项羽,于东城得项羽之尸有功,封赤泉侯,为弘农杨氏始祖。”刘协转头打量着快缩成一团的杨奉。“将军,你现在的官职可比杨喜当年高多了。与其攀附高门,何不建功立业,自立门户,封妻荫子?”
  杨奉胡乱的点点头,随即又反应过来,愣了一下,猛地抬起头,睁圆了双目,紧紧的盯着刘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