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谣言就是谣言,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杨彪去了段煨的大营,又全身而返,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谣言败露,造谣之人难辞其咎,轻则降官免职,颜面尽失,重则斩首,身死名灭。
  欺君之罪,重在不赦。
  真想杀他们,理由很充足。
  依着常见的剧本,刘协此刻应该一声令下,命人将种辑推出去斩首,或者义正辞严的痛斥种辑一番,让他知道谁才是主角。
  但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董卓就不会死于非命了。
  左灵是什么人,他没印象,种辑却是名臣之后,更是大汉最后的忠臣之一。
  建安四年的衣带诏事件中,种辑是参与者之一。论对朝廷的忠诚,他比自称皇叔的刘备强多了。
  当然,种辑忠诚有余,能力却欠佳。从他此刻的反应来看,衣带诏这样的事显然不适合他。
  片刻之后,杨彪再次开口,说起了前往段煨大营的经过。他没有提贾诩的事,着重说明段煨对朝廷的敬畏与忠诚,力证之前的谣言不实。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有所认识。
  毕竟这些天吃的、喝的,都是段煨派人送来的,要说段煨造反,实在牵强得很。
  如今由杨彪以亲身经历证实,自然再无疑问。
  种辑、左灵面色煞白,汗如雨下,左灵的腿已经发软,几乎要瘫在地上。
  刘协看得分明,向杨彪使了个眼色。
  杨彪会意,话锋一转。“陛下,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段煨不反,故陛下毋须担心腹背受敌。若张济来攻,段煨必能拒张济于阵前,陛下需运筹者,李傕、郭汜耳。”
  刘协配合地点点头。“杨公辛苦了。诸君以为如何?”
  众人如释重负,纷纷附和。
  种辑、左灵等人后背发凉,总觉得天子、杨彪的目光如刀斧,随时可能取他们性命,更不敢说三道四,只能唯唯喏喏的附议。
  商量了一番后,杨彪提出,仅靠禁军迎战李傕、郭汜、张济是远远不够的,主力只能是杨奉、杨定和董承。在此之前,天子当尽可能稳住三将,让他们不至于动摇,甚至临阵倒戈。
  众人深以为然,纷纷提出建议,有的说应该给杨奉等人加官晋爵,诱其死战;有的说重赏之下有勇夫,应该先公布赏格,激励将士。
  虽然说法不一而足,不少建议甚至有些迂阔,但气氛却很热烈。
  刘协满意地看了杨彪一眼,微微颌首。
  只有他和杨彪、士孙瑞清楚,稳定杨奉等人的军心只是表相,真正的要点是段煨。
  没有段煨挡住张济,没有段煨提供的粮草,一切都是空谈。
  要稳住段煨,就需要刘协亲自赶到段煨大营面谈。可若是直接说出这个计划,必然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包括杨定在内。
  从大局出发,刘协不得不再三权衡,尽可能的避免冲突。
  先下手为强,堵住种辑、左灵的嘴,不让他们兴风作浪只是第一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