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事这么为难,陛下不能自决,还要听妾的意见?”
  “关于弹汗山大捷的封赏。温侯出征之后,这件事就不能再拖了。”
  荀文倩眨了眨眼睛。
  虽说后宫不能干政,但她随天子巡边,刘协也没有刻意瞒她的意思,没什么事能瞒过她的耳朵。弹汗山大捷至今数月,一直未能下达封赏,其中原因,她自然比谁都清楚。
  “陛下有何打算?”
  “天下广大,纵有快马驰道,朝廷也难免鞭长莫及。委任忠信之臣,都护一方,势在必行。”刘协抚着荀文倩越发细嫩的手,不紧不慢地说道:“可从公达起。”
  荀文倩手一紧。“陛下,这……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
  荀文倩苦笑不语。
  荀彧虽然只是河东尹,但身负天子兴王道的重任,天子放手让他在河东施政。荀攸监三郡精锐,坐镇北疆。她在天子身边,虽无皇后之名,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颍川荀氏得宠如此,天下人岂能不妒?
  天子信任荀氏,却也将荀氏送到了风口浪尖。
  “合适与否,只在事可不可为。”刘协笑笑。“事若可为,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直道而行,又何必在乎闲言碎语。”
  荀文倩白了刘协一眼,欲言又止。她沉默了片刻,又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妾又何必多言。只是委边将以重任,必先取质,然后设以藩篱,不使其逾规矩。”
  刘协点点头。“这正是我想和你商量的问题。”
  开拓四边,不可避免地要设立藩镇,否则朝廷根本无法及时处理相关事务。设立藩镇的隐患,但凡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刘协自然不会不清楚。
  但因噎废食,从来不是正确的选择。由唐而宋,由开拓进取转为内敛保守,被很多读书人认为最好的时代——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华夏文明悲剧的开始。
  程朱理学诞生于宋,并非偶然。
  然而,能解决这个死结的绝非凭空而降的理论,而是不断磨合的实践。地方与中央的平衡,技术的进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却比一味保守为好。
  过于强调内部的稳定,只会不断的自废武功。当强敌叩门时,全无应敌之力。
  刘协希望荀攸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至少,他应该比韩遂靠谱些。
  刘协与荀文倩洗漱后,并肩而卧,讨论着在北疆设立都护府的名称、方案,以及可能引发的影响。
  ——
  数日后,吕布准备完毕。
  刘协亲自为吕布送行,贾诩陪同。
  出营的路上,刘协与贾诩提起了将选拔学员制度化的想法。
  贾诩诧异地看了刘协一眼。“陛下,这是何人进言?”
  “朕自己的意思。”刘协反问道:“先生以为不可行?”
  “可行,但没必要。”贾诩看了一眼远处已经集结完毕的骑士们。“依陛下当初的方案,十万大军也不过需要两千人,十期而已,十期以后再招新学员,又有何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