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谁也说不清楚,恐怕连刘备自己都不清楚。中山靖王子嗣太多,而且刘胜的中山国除国已经两百年,根本没人知道他的子嗣都有谁。
  天子如此承诺,无非是想让刘备坚守彭城而已。
  对于这个机会,刘备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但他孤军无援,实力有限,坚守不了太久。这一点,想必他心里也很清楚。之所以不降,应该是期望坚守到百日之后。
  按朝廷制度,守城百日而援兵不至,可以不追究降者的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审配一围城,刘备就派人求援的原因。只是审配守得紧,他的消息没送出去,只能困兽犹斗,希望坚持到朝廷收到彭城被围的消息。
  所以,主公不必急着攻城,只要阻止援军接近即可。
  百日之后,最多半年,刘备必降。
  田丰随即又为袁绍分析了形势。
  他估计,天子虽然未必会东出,但他一定会大造形势,从南到北,从江东到幽州,都会有行动。但这些行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威胁有限。只要袁绍能稳住心态,命各部坚守辖区,用不了多久,形势就会明朗。
  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不是睢阳,而是冀北。
  夏季将过,秋季将至,如果荀攸率部进入幽州,由涿郡攻河间,或者由飞狐道入中山,都有可能对冀州的形势产生动摇。一旦袁谭挡不住荀攸,当年公孙瓒长驱直入,兵锋直抵界桥的情景就会重现。
  至于睢阳,有审配的一万大军在,曹操无能为力。
  他就那么多人马,就算全军出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睢阳。退一万步讲,就算睢阳有失守的危险,区区三四百里而已,主力也随时可以回援,不足为虑。
  曹操不来攻睢阳便罢,若敢来,趁此机会全歼他,将汝颍收入囊中。
  听了田丰的分析,袁绍心中大定,随即一面派人去荆州联络刘表,一面派人回冀北,提醒袁谭,千万要守住冀北,不能让荀攸钻了空子。
  紧接着,袁绍命人在彭城外筑围,摆出一副不破彭城誓不罢休的态势。
  与此同时,袁绍命陈琳再次进城劝降。
  下邳之战是意外,是鲜卑、乌桓骑兵杀红了眼,并非有意为之。但彭城如果不降,破城之后,难免会有无辜死伤,希望刘备不要负隅顽抗,连累了彭城百姓,玉石俱焚。
  第六百一十章 常人之见
  对袁绍的命令,陈琳内心是拒绝的。
  陈登说得很清楚,张郃、高览是有意为之。他们就是想摧毁他的力量,不让徐州人有机会与冀州人分庭抗礼,影响冀州人对军队的控制。
  对这个理由,陈琳深表同意。
  他见过冀州人是如此与汝颍人撕扯的,也清楚冀州人的小心思,不相信徐州人可以例外。
  全歼陈登的人马,显然更符合冀州人的利益。
  但他无法拒绝袁绍,只能进城劝降。
  坐在吊篮里,被拉到城头,刘备亲自伸手来扶陈琳。“孔璋,元龙无恙否?”
  陈琳小心翼翼地跨出吊篮,扫视了一眼城头,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庞。他又惊又喜,挣脱刘备的手,走了过去。
  “文举,你也在啊。”
  孔融哈哈大笑,拍着陈琳的肩膀。“闻说刘徐州决意坚守,我便赶来助阵。虽然提不得刀,拉不得弓,却能喊上几嗓子,壮壮声势。孔璋,元龙尚安否?”
  陈琳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元龙虽生,不如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