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操宁可放弃经营多时的颍川,也要将任峻留在陈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浚仪的重要作用。
  另一个原因是陈留郡的襄邑是著名的蚕桑之乡,纺织业天下闻名。如今河东、关东的织坊有不少匠师就来自于襄邑。
  黄猗见到任峻时,任峻戴着斗笠,卷着裤腿,正与负责水利的都尉袁敏一起商量新的工程。看到黄猗,他喜出望外。
  “子美,你怎么来了?”
  “公务路过,顺便来看看你们。”黄猗说着,与袁敏拱手见礼。
  袁敏是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是远亲,袁敏与黄猗也是故旧,只是以前交往不多。黄猗那时候是典型的名门子弟,以儒雅为尚。袁敏虽然也出身高门,却喜好武艺,而且喜欢研究水利,与黄猗格格不入。
  如今黄猗从军,成了抚军大将军韩遂的长史,反倒和袁敏亲近起来。
  闲聊几句后,黄猗拿出那份文章,递给任峻。
  任峻有些诧异。
  从外观来看,这应该是朝廷的邸报。如果是郡县都会有的,他这个陈留太守也会收到,毋须黄猗向他转达。黄猗特意拿给他看,应该是军中独有的。
  “秋后要用兵吗?”
  袁敏也有些紧张起来。“不是说秋后要举行论讲么?”
  “你们别紧张,不是用兵。对了,曜卿去长安了吗?上次温侯有书信来,还特地问起他。”
  “快了吧。上个月,幽州牧派人来请,致意甚厚,他有些犹豫,这才晚了些。”
  “幽州牧?”黄猗有些诧异。
  虽说袁涣和袁术是远亲,袁涣一度还曾依附袁术,但袁涣对袁术向来不太看得上眼,袁术也与袁涣谈不来,两人的关系很僵。
  袁术派人来请袁涣可以理解,袁涣居然为此犹豫,这就奇怪了。
  按理说,袁涣根本不会考虑的。
  袁敏显然清楚黄猗疑惑什么,随即解释道:“尊夫人出面,送了他两套书。”
  黄猗哑然失笑。
  任峻一边看文章,一边说道:“子美,你这次是去睢阳吗?”
  “是啊。”
  “能不能请你夫人高抬贵手,赶紧将我陈留郡定购的教材发过来?我各县的县学等教材等了快半年了,连张纸都没看到。”他抖了抖手里的文章。“都是书坊,为何长安的书坊能这么快?”
  “我们也在疑惑这个问题。”黄猗笑道:“放心吧,我帮你催一下。只要不是求精装书,其他的都好办。”
  “精装书我就不想了,买来也是摆在案头做样子。”任峻笑了一声:“不过你别在驿舍多停留,否则被人盯上了,你就走不了。”
  黄猗大笑。
  说笑间,任峻看完了三篇文章,眉头微皱,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这真是许文休等人所作?”
  黄猗也收起了笑容。“其他两人,我不太清楚,但来敬达应该不假,这是他的行文风格。”
  袁敏也迅速看了一遍文章,同样疑惑不已。“如此激烈的反对度田,天子为何还要印行?这不是壮那些人的声势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