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刘备说,这次诸葛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正是诸葛瑾从诸葛亮口中了解到朝廷度田的坚决意志,刘备这才不顾陈登的反对,加强了在东海、彭城度田的力度,并决定立刻在琅琊度田。
  尤其是琅琊,没有点决心,刘备是不敢在琅琊强行推行度田的。
  法正一边聊天,一边打量着诸葛亮,想看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得到天子如此信任。
  他之所以决定跟着刘备,而不是留在朝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道自己就算留在朝廷,也不会超过诸葛亮,成为天子最信任的人,将来的成就不会超出追随刘备征战。
  既然如此,不如死死抓住刘备这个机会。
  君臣相得,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孔明,这次征讨冀州,天子明明已经到了这里,却不急于进军,莫不是想将首功让与北军中候?”
  诸葛亮忙完手中的事,洗了手,双手抱膝。“天子已是天下至尊,岂是在乎战功之人?至于说首功是不是北军中候的,那却不是天子关注的事,要看他自己的实力和机缘。”
  “抚军大将军呢?他也不在乎战功?”法正嘿嘿一笑。
  诸葛亮瞥了法正一眼,哑然失笑。“孝直,你和北军中候虽是同乡,却没什么交情吧?至于抚军大将军,你什么时候关心起他来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两害相权
  法正哈哈笑了两声,没有再问。
  诸葛亮口风紧,问不出个名堂,不如不问。
  他问首功的事,是还有一丝犹豫。毕竟刘备将来是要出征海外的,海外建功听起来威风,却很辛苦,总不如留在中原安逸。
  士孙瑞就是扶风人,算是乡里前辈。如果天子有意让士孙瑞得首功,他就可以多一个选择,未必要跟着刘备一条路走到黑。
  得知天子扩充北军为八校,又将州郡精锐划归北军时,他就在想这个问题了。行军途中,又听说天子滞留内黄一带不前,他就更加笃定。
  向诸葛亮打听,只是最后确认一下而已。
  诸葛亮不说,他还可以向孟达打听。只不过孟达只是一个普通的散骑常侍,消息远不如诸葛亮准确。
  两人默契的岔开了话题,说些琅琊的事。
  去年袁熙攻入琅琊,得到了不少大族的支持。有些大族甚至带着部曲加入袁熙的阵营,想从中分一杯羹,提升一下家族的实力。
  但事与愿违,袁熙最终不仅没能攻取徐州,连琅琊都没保住。在袁绍被袁谭软禁的消息传来之后,袁熙退守邺城。
  那些支持袁熙的大族也因此陷入了恐慌。一部分人跟着袁熙撤到邺城,一部分则躲进山里,苟延残喘。
  徐州兵因此一分为二。臧霸、昌豨等人负责剿匪,张飞、陈登率领的主力则赶到冀州作战。
  “这是谁的决定?”诸葛亮问道。
  “我的建议。”法正笑笑,有些阴险。“陈登报仇心切,一说就来了。琅琊毕竟不是下邳,动不到他陈氏的利益。”
  诸葛亮抬起头,打量着法正,想着天子对法正的评价,心情复杂之余,又多了几分敬佩。
  当初天子安排法正去协助刘备时,他还有些不解。法正入职很晚,外放却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人——包括他在内——都以为庞统比法正更适合,天子对坚持己见,最后还是派法正去了。
  他一度以为,这是因为法正是关中人,天子有意向关中人释放善意,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现在看来,那些想法都太复杂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