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又不是骑兵将领,需要身先士卒。
  刘备说,关于这个问题,他一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回营,收集溃兵,详细了解情况,这才知道其中原委。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陈登没想到张郃会亲率骑兵突袭,准备不足。二是上次进攻魏县时损失太大,将士们还没缓过来,战斗力不足。
  这两个原因导致陈登列了阵,但心理上并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陈登本人为了督促步卒渡河,中军位置过于靠前,已经到了河岸。
  当张郃的骑兵来袭时,步卒惊慌失措,没能及时用弓弩进行有效阻击,使骑兵轻而易举的冲进了阵中。
  刘备一边说,一边根据他了解到的信息画出示意图,标出当时双方的位置。
  看完示意图,刘协就摇了摇头。
  陈登太轻敌了,完全没有做好应有的防范。
  或者说,他虽然曾败过一次,却没有吸取教训,又一次败给了骑兵突袭的战术。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冀州与中原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这里更适合骑兵奔驰。谁能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出来,谁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三十里,对步卒来说是极限,对骑兵来说却是有效杀伤距离。陈登以为他离张郃三十里很安全,对张郃来说,这却最舒服的位置,不打简直对不住自己。
  刘协立刻想到了孙策。
  缺少骑兵,对骑兵威胁认识不足的不仅是陈登,还可能有孙策。
  第九百零二章 新战法
  “说一下你的意见。”刘协摆摆手,看向黄猗。
  黄猗躬身致意。
  “臣以为,此战虽意外受挫,却不影响整个战局,相反倒是个提醒。”黄猗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军围城,兵力十倍于敌,诸军都有轻敌之意,以为唾手可得,是以人人争先。但我军其实并没有如此优势,或者说,我这的优势并不在于兵力悬殊。”
  刘备疑惑地看着黄猗,就连法正都有些不解。
  刘协却听懂了黄猗的言外之意,不禁露出一丝浅笑。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脑子灵活,思路开阔,悟性也比一般人强。只要他们肯用心,收获将远远超过普通人。
  “我军的兵力虽有十余万众,但近半是骑兵。”黄猗解释道:“攻城时,骑兵是起不到太多作用的,所以兵力优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度田的诏书公布之后,不少冀州大族入城,城中的兵力比之前预期的更多,估计总兵力当在三万以上。仅以步卒而论,我军的兵力优势不超过两倍。将来攻城时,若不能谨慎从事,受挫的可能性更大。”
  刘备恍然,连连点头。
  法正笑道:“这么说,我军此次受挫倒是因祸得福了?”
  黄猗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若能吸引教训,自然是因祸得福。若不能吸引教训,反而以为得计,恐怕会有更大的挫折等着。”
  法正脸色一僵,神情些尴尬。
  刘备咳嗽一声。“还请长史详言。”
  黄猗走到地图架前,挂上一幅纸,提起笔,在上面勾勒出张飞当时的阵地示意图,并标出了双方的具体位置和距离。
  “我军渡河,如果能调动对手,当然是最好。如果不能,强渡在所难免。强渡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先行渡河的步卒没有足够的掩护,不仅要面对对方的弓弩打击,还要面对骑兵的冲击。能否完成列阵,对步卒的要求更高。就目前来看,很难令人满意,至少准备是不够充分的。”
  刘备眼珠转了转,又问道:“敢问长史,应该做哪些准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