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沮俊苦笑着点点头。“若能如此,当然再好不过。只是……”
  “只是你也知道,这不可能。”士孙瑞吐了一口气,又道:“也不应该。”
  沮俊眉头微皱。“有什么不应该的?渤海度田虽然有所宽宥,总比中原州郡至今还没度田好多了吧?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冀州、豫州,都是朝廷之地,为何如此偏袒?”
  不待士孙瑞回答,沮俊又道:“王端乃是灵怀皇后从子,君荣斥责由心。若是荀氏子弟在此,君荣还能如此从容么?”
  看着怒形于色的沮俊,士孙瑞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迟疑了片刻,苦笑道:“元英,我知道你心中有不平,却没想到你如此激愤,竟是连我也不信了。也罢,这件事涉及到外戚,还是由天子直接处理为好。”
  “见天子就见天子,我何惧之有?”沮俊没好气的说道:“就算是在天子面前,我也如此说,一字不改。”
  “你还是射声校尉,不宜轻离大营。就让公与陪我走一趟吧。”
  沮俊与沮授互相看了一眼,点头答应。
  第九百二十四章 循序渐进
  刘协勒着坐骑,立于漳水南岸的高地上,看着一队队的步骑通过浮桥,向邺城进逼。
  合围邺城的战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甚至有些无聊。
  不知道是不是辛毗的原因,张郃、高览都放弃了反击,在朝廷的大军准备渡河的时候就撤退了。他们背靠城墙,在邺城城外扎营,高筑垒,深挖沟,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相比于城南的漳水支流,邺城北的干流更宽,在没有战船的情况下,由北侧发起进攻的可能性更小。审配将南门外作为主战场,张郃、高览这两个最善战的将领都安排在城南,稍逊一筹的大将朱灵则安排在东门。
  刘协对此并不在乎。
  他根本不打算强攻邺城,只要能围住邺城,不让城里的守军出来,影响秋收即可。
  他已经等了大半年,不在乎再等一年。
  虽然他也希望审配能鼓起勇气,主动进军,以便让诸将一展身手。但是很显然,审配以及城里的冀州军很清楚,并没有优势在我的错觉,根本不敢主动进攻,只能躲在邺城里,等待自己的悲剧命运。
  也不知道辛毗的行动有没有成效,又有多少成效,总之战场很平静。
  骑士们往来穿梭,传递着情况。
  刘备、段煨已经渡过漳水,完成对张郃、高览的牵制,杨奉、董承正在渡水,将战线推到邺城的视线范围以内。
  漳水支流上架起了近百架浮桥,足以供将士们往来。
  据黄月英说,除非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否则就算秋汛,也冲不垮这些浮桥。
  退一步说,万一真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已经渡水的将士也能守住营地,坚持到洪水退去。
  这一点,刘协还是有信心的,否则他也不敢夹水列阵。
  在技术的加持下,有些原本不可违反的规则不再重要,反而带来了一些便利。比如利用河水在不同的大营之间转送物资,就要比陆路容易得多。
  因为这些,讲武堂的技师现在比讲武堂的学生们更有面子,到哪儿都有人奉承,没人再将他们当作普通的工匠看待。
  刘协对这一点最为满意。
  “走吧,回大营。”刘协一抖马缰。
  “唯。”刘和应了一声,拨转马头,吆喝了一声。“回营。”
  “唯!”散骑们齐声应诺,拥着刘协往回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