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对宣夜说也略有所知。南阳学风浓郁,常有聚会、议论,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都是讨论的对象,各有优劣。
  南阳是张衡的故乡,很多人都对张衡推崇备至,所以浑天说的支持者更多。
  但刘协提到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宣夜说更合理。
  日月星辰飘浮在天地之间,显然比附丽于同一个天球上更能解释诸多现象。
  只是这么一来,想测天高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定位的目标了,测出来的只可能是日月星辰距离大地的距离,而不是天球距离大地的距离。
  秦宓越想,越觉得有趣,同时心生惭愧。
  天子日理万机,能用在学问上的时间有限。他闲来无事,有的是时间,自问对诸般学问也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在天子面前,他立刻现出了原形,浅薄之极。
  他引以为傲的熟读深思不值一提,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没想明白。
  “陛下,臣惭愧。”秦宓一声轻叹。“以前读的书都白读了。”
  “那倒不至于。”刘协笑了,扬扬手。“只是还不够罢了。”
  秦宓点点头,欲言又止。
  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聊。看似没什么主题,但说得很坦诚。
  刘协并不全盘否定儒学,他只是觉得仅有儒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木学,需要医学,以及一些其他的学问。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或者说,是他做的所有事的出发点。
  刘协用董仲舒做例子。
  当初董仲舒改造儒学,将诸子的学问加入其中,极大扩充了儒学的范畴。虽说现在看来,他的做法有利有弊,但是对当时而言,综合百家,显然对统一思想,减少内耗是有帮助的。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留下的积弊渐渐显现,理应对儒学进行一次重铸,去芜存精,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在他看来,秦宓就是这样的人。
  “子勑,努力。”刘协语重心长的说道。
  秦宓激动不已,躬身施礼。“臣虽愚钝,敢不从命。”
  “带着朕的期望回去。”刘协伸手拍拍秦宓的肩膀。“告诉你的乡党,让他们不要被眼前的一己之利蒙住眼睛,逼着朝廷大开杀戒。”
  他停顿了片刻,幽幽地说道:“朕不是圣人,也有脾气的。”
  秦宓吓了一跳,再次施礼。“唯。”
  ——
  秦宓走了,远处的伏寿放慢了脚步,等刘协赶上去。
  “陛下和他说了些什么?”伏寿看着秦宓的背影,轻声问道。
  刘协有些意外。“你既然关心,刚才为什么不留下来听听?”
  “臣妾留下,怕他不自在。”伏寿笑了笑。“这秦宓最近在南阳颇有些名声,据说口才极佳,颇有当年苏秦、张仪的风采。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反倒常常导人淳厚,不要学那策士之术。仔细想起来,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呢。”
  刘协点点头。“的确如此,他本是个聪明人,却一心想做个谨厚的君子,难免有些拧巴。将来若是改从实学,或许能有更大的成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